一、大学英语教学部简介
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分为大学英语第一教学部、大学英语第二教学部,现有教师4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1人,青岛高校教学名师1人,青岛农业大学最美教师2人。获山东省三八红旗集体、山东省巾帼文明岗,青岛市三八红旗集体、青岛市巾帼文明岗等集体荣誉称号。教师党员组成的外国语学院第一党支部入选山东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创建单位。
大学英语教学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涵养立德树人、爱岗敬业的高尚师德,践行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使命担当,认真履职尽责,承担一校三区本科生、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任务,积极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致力于打造高质量、多元化的英语教育生态,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大学英语第一教学部合影
大学英语第二教学部合影
二、教学改革措施
大学英语教学部立足学科农科特色,紧密对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导,坚持学生中心、项目驱动、产出导向,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持续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率先探索实施智慧教学,全面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积极推动农耕文化知识和学科知识融入教学,不断擦亮农字底色,提升学生农耕文化讲述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
(一)构建“一体两翼”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开发涉农特色课程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践行“有理想信念”的教育家精神
服务于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将单一大学英语综合课程发展为“通用英语”为基础、“涉农特色课程”和“专门用途英语”为支撑的课程体系。重点打造涉农特色课程,自主研发《农业人文英语》《农耕文化翻译》《中国农业文化概览》《农业科技英语》等课程,大力提升学生农业文化素养。创新开设《大学学术英语I-IV》《食品科学英语》《园林园艺英语》,提升学生专业领域内的英语交流能力。通过模块化设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语言学习中成长,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想信念。
(二)秉承课程整体观,对教学内容、模式、方法、评价、团队建设进行整体设计与规划,构建MIPAT五位一体教学体系,展现“有扎实学识”的专业素养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Moral),依托知识图谱和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Intelligence),以成果导向理念为指导采用产出导向教学法,培养学生产出能力(Pro-duction),加强形成性评价(Assessment),重视团队协作(Team)发展,系统构建了服务强农兴农高素质外语人才培养的MIPAT五位一体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展现了教师深厚的专业功底和追求卓越的学术精神。
(三)创新数据驱动、GenAI赋能的智慧教学模式,提升学生高阶语言能力,彰显“有道德情操”的育人初心
创新“教师-学生-教材-数据-GenAI”新课程五要素融合模式,将数据和GenAI纳入课程要素,建设知识图谱AI课程,基于知识图谱数据诊断学情,明确教学难点,以数据为驱动,开展GenAI辅助的精准化教学设计,打造多元化场景开展AI辅助口语/阅读/写作/评价,提升高阶语言运用能力。注重技术伦理教育,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确保技术服务于育人本质,体现教师“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四)打造MATRO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强化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弘扬“有仁爱之心”的育人情怀
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将价值塑造、教学方法、手段、资源、实践融为一体,提出“价值塑造(Moral)引领培养高阶思维、厚植三农情怀,能力提升(Ability)核心创新‘问题+案例+项目’教学法,‘SPOC+MCOV+MOOC’三网课融合技术赋能(Technology),打造“1+1+3+X”资源保障(Resources)体系,成果导向(Outcome)构建‘论文+项目+实践’第二课堂”,系统构建了服务强农兴农高素质外语人才培养的MATRO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弘扬“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
聂庆娟老师组织开展优秀学子经验分享会
席晓老师参加教学比赛
三、改革成效
(一)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创新研究能力和责任担当意识明显增强
近5年,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明显增强,460人次获英语技能竞赛国家、省级奖励,其中王浩泉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特等奖,王子怡获“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铜奖。创新研究能力显著提升,获批大学生创新项目23项,发表论文23篇。责任担当意识不断提升,制作农耕文化、红色文化、中华饮食文化等主题英语微视频220个,28名学生接续运营英语微信公众号,用英语传播中华农耕文化;39人前往实验二小开展二十四节气宣讲,被城阳电视台报道;30多人次参与城阳区图书馆志愿服务,传播中华农耕文化。
(二)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大学英语》《中国农业文化概览》《大学学术英语II》等3门课获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大学英语》《中国农业文化概览》等2门课获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大学英语I》等10门课程获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校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国农业文化概览》《英语口语与演讲》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和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智慧树平台,《大学学术英语II》上线人民网大思政课平台。《中国农业文化概览》《大学学术英语II》等4门课程获校级智慧课程建设项目。新研发了《中国农业文化概览》《农耕文化翻译》涉农特色课程和《农业科技英语》《农业人文英语》《食品科学英语》《园林园艺英语》等专门用途英语类课程9门,全部配套建设了在线课程。出版教材6部,其中省部级规划4部,为服务高素质农科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
(三)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大幅提升
通过集体备课、教学沙龙、虚拟教研室、教研工坊等形式落实教师能力提升工程。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明显提升,主持教改项目34项,发表SCI等教研论文22篇,1人获“青岛高校教学名师”称号,2人获青岛农业大学“最美教师”称号,5人获青岛农业大学教学能手、教学创新大赛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显著,获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山东赛区特等奖,山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讲课大赛一等奖,其他各类教学比赛46项,其中国家级、省级28项。
(四)教改经验推广示范带动作用显著
教改经验通过网络媒体、示范课程、教材、论文、讲座、培训等形式推广,得到专家、同行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团队负责人多次受邀在全国性会议做主旨发言,通过超星平台面向全国在线直播。智慧课程建设经验以培训、讲座形式面向山东师范大学、河北金融学院、山东华宇工学院等省内外3所院校推广,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来校交流学习成功经验。教改经验在山东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河北金融学院、山东华宇工学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等5所高校推广应用,辐射带动作用显著。
本文转自《青岛农业大学报》2025年第10期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