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推动下,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布实施,从此,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青岛农业大学紧扣时代的脉搏,在加强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广泛积累学位教育经验,不断夯实研究生教育根基,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于1998年获取硕士学位授予权,实现学校学位教育里程碑式的跨越。
1998~2008的十年,是学校研究生教育从起步至突飞猛进发展的十年,是学校研究生教育桃李渐增喜获丰收的十年。十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努力加强研究生教育规范化建设,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创新,不断积累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研究生培养质量迅速提高。
一、大力加强学科建设,为研究生教育搭建高水平平台
1.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工作,努力实践学科建设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
2003年制订了《莱阳农学院学位点建设“十五”规划》,正式拉开了我校学科建设的序幕;
2005年召开了学科建设暨科技工作大会,全面解决了学科建设上的认识问题,从此以学科建设为主线的办学理念在全校范围内取得了广泛共识;
2006年制订了《莱阳农学院学科建设“十一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规划》和《莱阳农学院“十一五”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为我校未来十五年的发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2、学科建设快速发展,重点学科、实验室和硕士点建设成效显著。
1998年,在全国第七批次博士、硕士授权审核中,我校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和果树学两个学科获准招收硕士研究生;在2001和2003年全国第八、九批次博士、硕士授权审核中,分别有5个和8个学科成为硕士点;2006年1月,在教育部公布的全国第十批学位授权审核中,我校新增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至此,我校共有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二级学科硕士点总数达到29个,另外还有农业推广和兽医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其中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点已有8个领域获准招生;涵盖了农学门类的作物学、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植物保护五个一级学科内所有二级学科,并延伸到工学、理学、管理学等三个学科门类,学位点结构逐步拓宽,更趋合理,为研究生培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平台和条件。
配合实施山东省的“高教强省”行动计划,积极组织申报省级重点建设项目。2006年在申报了11个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会科学基地的基础上,“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果树学学科”“植物病理学学科”、“农药学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5个重点学科和“应用真菌实验室”、“旱作技术实验室”、“预防兽医学实验室”3个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准,其中“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为省级强化重点建设实验室,并被设置为“泰山学者”岗位,2008年作物栽培学与育种学获准设置为“泰山学者”岗位。
2008年6月,经过省教育厅审核、省科技厅现场评估,应用真菌实验室已升格为山东省重点实验室,这为申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学科建设工作实现新的超越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06年和2008年的两次学科评估结果显示,我校目前学科建设中的学术队伍、科研项目和经费、科研成果等方面的实力在农林水医院校占据重要位置,这表明了我校学科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重视学科建设的成效也进一步显现。
二、狠抓学科内涵建设,力促学科水平提高
组织学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学院学科建设小组、学科带头人三级建设体系,从学科的研究方向、学科队伍建设、教学与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条件建设等方面分别制订规划,狠抓落实,促进学科的内涵建设。
建立政策支撑和运行机制,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立足学科建设,从职能部门的角度制订政策,支持学科建设。主要从本科教学质量、学科队伍建设,职称评定,科研立项、成果奖励与论文、仪器设备购置、经费支持、条件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支持学科建设。
三、规范研究生教育、教学与管理,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加强制度建设,修订和制定了29个研究生培养、管理文件,依法开展研究生教育。
改进和规范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环节,修订培养方案,规范课程设置,强调授课教师的教学质量;限定导师招生数量(3人/导师·年),提高培养质量;狠抓教学秩序,成立研究生教学督导组,全程督察教学秩序和质量;调整培养进度,优化培养环节。早入实验室、早开题,围绕课题制定培养计划,选择课程,一年内基本完成课程学习、查阅资料、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确保两年的课题研究时间;严把学位授予质量关。狠抓论文课题开题的公开论证;严格中期考核,论文双盲评审,督导组对论文课题全过程督察,规范论文预答辩、论文修改和正式答辩,要求研究生论文环节必须正式发表论文。
四、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举办研究生学术讲坛,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积极参加驻青高校研究生英语演讲比赛和山东省首届研究生乒乓球比赛;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研究生教育学术论坛;研究生教育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秩序进一步规范。围绕研究生教育创新模式的探索,研究生教育过程和教育体制得到进一步规范,教育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高,有4篇硕士毕业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硕士论文,研究生科研成果获省级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组织研究生暑期科技三下乡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帮助指导农民掌握各种农业技术,发展农业生产,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目前,我校学科建设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以学科建设为主线的办学理念在全校范围内取得了广泛共识,以学科建设为主线的工作机制也正在形成,研究生教育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研究生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