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执教三十年报告会在学术会馆第一报告厅举行,戴洪义、原永兵、刘成连、李庆典、刘建萍、王然、董晓颖、李培环等8位教龄达30年的教授,从副校长宋希云手中接过奖杯和荣誉证书,在全院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度过了具有特殊意义的纪念日。
报告会场外,展示八位教授工作概况的展板吸引了前来参加会议的师生们的目光,大家纷纷停下脚步,详细阅读八位教师的教学经历,并向他们表示衷心祝贺。会场内的氛庄重、热烈,三个电子大屏幕上同时播放着老师们三十年来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过程中留下的珍贵图片和文字资料。八位教授兢兢业业付出30年,伴随着青岛农业大学走过了1/2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学校从单科性农业院校到多科性综合大学的发展历程。而他们自己也已经在科学研究上硕果累累,在人才培养上桃李满天下,在社会服务方面更是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在农大这片土地上收获了美好的事业和人生。其中戴洪义教授、王然教授现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为国家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李庆典教授连续六年在新疆支教服务,其事迹被《光明日报》、《科技日报》和《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媒体广泛报道。
作为八位教授的代表,副校长戴洪义教授做《三十年足迹掠影》的报告。报告从一幅幅在学校前身莱阳农学院园艺系读书时期的老照片开始,大学时期的实验报告、毕业论文的草稿、毕业合影留念、同学临别赠言、当助教时的英文单词笔记本……
当屏幕上出现大学毕业时的同学赠言,纸张上除了同学签名外,只有一个大大的“搏”字,戴洪义教授风趣又饱含深意地说:“就为了这一个字,我努力了三十年,才发现怎么付出都不为过。”当屏幕上显示出戴教授的毕业论文草稿,他指着上面圈圈点点的修改文字说:“这是我的老师戚其家老师修改的,老师告诉我,学术论文必须准确、简练,‘能用一个字绝不用两个字,能用一句话绝不用两句话’,三十年来,我一直按照老师的话严格要求自己。”当屏幕上出现写的满满的英语单词笔记本,他告诉同学们,自己读大学时的教科书只有1500个单词,“远远不够用,我只好利用业余时间重新自学。”
短短的一个小时的报告浓缩了戴洪义教授执教三十年的历程,从梨香醉人的莱阳农学院,到西子湖畔的浙江农业大学,从英国伦敦的大本钟,到捷克首都布拉格旧城广场从课堂教学到社会服务,从实验室研究到田间考察,现场多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向戴洪义教授等八位教授三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致以崇高的敬意。
报告结束时,戴洪义教授翻到一张与学生的合影,他说:“三十年,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和同学们在一起。这三十年,我们八位老师一刻不停地努力工作,从来没有感到过厌倦和疲惫,如果再给我们一次机会,我们仍然要选择这个职业、这份事业!”现场再次响起热烈、持久的掌声。戴洪义还就学校多年来的苹果育种情况向大家做了介绍。
据了解,其他七位从教三十年的教师也将分别举行报告会,就个人的教学科研经验和心得体会与学院师生进行互动交流。学院党委书记刘培利告诉记者,学院组织执教三十年纪念活动,就是为了在校园里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师德风尚,引导广大青年教师向这些老教授学习,引导广大同学了解老师、理解老师、热爱和尊重老师,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报告会由学院副院长王富主持,研究生处、人事处、国际合作交流处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出席会议。刘培利代表学院向八位教师表示感谢,并希望全体教师向他们学习,勤奋工作、爱岗敬业,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学院、学校做出贡献。青年教师代表刘倩倩、学生代表白牡丹也分别发言,向八位教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副校长宋希云为戴洪义教授颁发证书和奖杯
副校长宋希云为原永兵教授颁发证书和奖杯
现场师生多次鼓掌,气氛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