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中国第四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简称PMC)决赛名单公布。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先行者”和“绿梦源”两支团队从全国各省市104所高校组建的369支队伍中脱颖而出,顺利晋级决赛。
大赛之初——积极备队,确定项目
自2014年以来,学院已连续三年积极筹备高分子材料比赛项目,且连续三年在总决赛中获取优异成绩。
4月20日,学院通过校务信息网下达青岛农业大学高分子创新创业大赛的校内大赛通知,积极动员各学院学生参赛,通过前期组织报名、项目对接等环节,实现了申报项目和团队成员的初步选拔。召开校内大赛项目推介会,通过项目指导教师进行项目介绍,全体报名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方向双向选择的形式对接,基本完成了项目和组队的确定工作。
“我们申报的项目名称是绿色二氧化碳基塑料产品的高效合成,实验目的是设计高效合成材料,将塑料降解为二氧化碳,缓解白色污染”绿梦源队的负责人封鹏超说,“刚开始也走过不少的弯路,但是经过与指导老师李红春的对接交流指导中,我们实验的开展和项目书的撰写也慢慢的走上了正轨。”
耐心指导——思路清晰,理念新颖
五月中旬,化学与药学院于五月中旬在教学区召开“第四届PMC”大赛赛前指导会。会议特别邀请PMC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牛永盛、第三届PMC大赛获奖团队队长封鹏超进行经验交流,对各团队在项目申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给予解答。
“PMC大赛中,创新是重点,参赛人员要充分准备,精心探索,合理分工,才能创造有新意的项目和申报书。”牛永盛着重强调大赛申报注意事项和本届大赛“按领域、分组别”的新特点。封鹏超从选题方向、申报书的注意事项、团队分工、收获感悟等方面分享了经验:“科技在飞速发展,所以参赛选手不能受往年申报书固定思想的束缚,打开思路,着重注意选题的新颖性、科学性、可行性以及市场的发展前景,只有方方面面研究透彻、条理呈现,才能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晋级决赛——再接再厉,创造辉煌
迄今为止,PMC大赛已成功举办四届,在往届比赛中,学校各参赛队伍积极进取,勇创佳绩。在第一届大赛中,“青农锐创”代表队荣获优胜奖;在第二届大赛中,“果之益队”研究生代表队荣获三等奖;在第三届大赛中,“开拓者”、“荧光之行”两支代表队荣获三等奖,化药学院教师牛永盛和李海银荣获“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青岛农业大学荣获“大赛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
根据通知,大赛将于2016年10月17日至20日在青岛举行决赛,学院“先行者”和“绿梦源”两支队伍将代表青岛农业大学与来自南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石油大学等高校的其他56支队伍进行最后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