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0-21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样一组数据: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每百人门次不及格率4.21,第二学期每百人门次不及格率5.5,低于全校本科生平均水平;自2014年11月份以来宿舍内务一直位居全校前三名;2015年3月获得全校学院学生组织拔河比赛第一名;4月获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竞赛全校第一名,第38届春季运动会 “体育道德风尚奖”,5月获得校第十一届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二等奖,2人次获得校科技文化艺术节二等奖,3人次获得山东省第14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三等奖……
数据是枯燥的,但是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她让我们从侧面来观察一个学院的状态。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是我校21个二级学院之一,主要负责中外合作办学的中国籍学生和外国留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校的中外合作专业的办学始于2004年,原来学生都是由各专业所属学院管理。从2014年9月开始学校将国际经济与贸易、食品营养与检测、商务英语三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学生统一划归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管理,一年中,学院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抓学风,聘良师,积极推动教学改革
“成功的路上没有人会叫你起床,也没有人为你买单,你需要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学习、自我突破。人都是逼出来的,逼自己一把,突破自我,你将创造奇迹!”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分团委书记王天龙是“课堂手机收纳制度”的强力推行者,“课堂教学是根本,我们从2014年12月8号开始推行手机收纳制度,通过教育引导学生上课做到人机分离,努力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为每个班级统一配备了手机收纳袋。学生在上课前,每个人都要把手机放到挂在第一排桌子上的手机收纳袋里,收纳袋每一个小口袋上都粘贴了标签纸,每一个标签纸上对号入座有一个学生的名字。
“实行手机收纳袋制度是一种很好的课堂管理措施。”杨爱萍教授在2015年9月10日的全校教师节座谈会上如此发言。“自从实行了手机收纳袋,学生抬头听讲的多了。”受聘承担数学课教学任务的理学与信息学院王殿坤副教授这样说。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副教授李东海博士认为“学生的上课秩序好多了,学生们能够努力学习,这是我们非常希望看到的”。
杨爱萍、王殿坤、李东海都是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在全校范围内聘任优秀任课教师承担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教学任务的教师之。志同才能道合,“聘任制”的实行使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拥有了一大批志同教育改革和致力教育改革的优秀师资,他们尊重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办学特点,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课堂教学。
在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引导外聘教师关注和落实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学院出台了《国际教育学院任课教师课堂教学和考试工作实施细则》、《国际教育交流学院课堂教学基本规范和评价方法》、《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各环节的工作规范和质量标准。学院把若干个有可能对教学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的环节设置为关键控制点,建立了基于良好规范和关键点控制的教师教学状态评价办法,引导任课教师关注和遵守相关规范,积极响应教学改革。如,为了引导师生进一步关注日常教学,切实强化过程管理,学院调整了成绩构成比例,改革了常规的课程学习效果评定“平日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为“平日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为了切实落实好这一改革,仅对这“40%”,学院做了如下的明确规定:
1、“听课笔记记录”专项,每学期检查2次,满分5分,占期末最终总评成绩5%。
2、将“课堂手机收纳情况、迟到旷课情况”合并为“考勤”专项,满分10分,占期末最终总评成绩10%;迟到5次或旷课3次或手机未收纳5次者(教师认为不用收纳的除外)或三种行为合并达到5次的,该单项0分。
3、“期中考试”专项,满分15分,占期末最终总评成绩15%,教师根据课程特点采取闭卷或开卷方式组织。
4、“平日作业及考核” 专项,满分10分,占期末最终总评成绩10%,教师根据课程特点按照每学分不低于1.5次作业或考核的标准进行布置。
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梁安波教授告诉记者,“学院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人员每两周采集一次所有任课教师的点名情况,每四周采集一次学生的平日成绩。一方面是推动老师们落实我们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是对经常迟到、旷课、日常成绩较差的学生及早介入管理。我们强调组织期中考试,就是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课程学习有个判断,避免顺着惯性进入期末。”
抓内务,严考勤,状态数据未雨绸缪
2014年11月至今,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的宿舍内务成绩一直保持在全校前三名,2015年春季全学期只发生一起宿舍轻微违纪行为,并且实现了期末考试零违纪零作弊,一年当中学院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家和万事兴,舍和万事兴。宿舍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学生管理的重要单元,宿舍内务管理和宿舍风气建设是我们学院学生工作的重点。学院拟定了《国际教育学院宿舍建设基本规范》,并据此开展优秀宿舍评选,国际教育学院优秀宿舍的评价标准不仅仅是宿舍内务,也包括了舍员的迟到旷课、平均绩点等体现宿舍风貌特别是学习状态的内容。”王天龙老师告诉记者。
在严格管理的同时,为了创造一个和谐文明有序的宿舍氛围,学院从大二开始基于学生的分类发展来进行了宿舍成员调整,目前2014级圆满完成了宿舍调整。“我们感谢学院细致入微的宿舍安排,我的发展得益于和谐的舍员关系,得益于我们宿舍共同的奋斗目标。”国际经济与贸易1404班的于春梅告诉记者。
在王天龙老师办公室,我们发现了与众不同的《国际教育学院学生请销假单》,分为ABCDE五个区域:A部分撕下来给舍长,B给班长/团支书,C给班主任,D留学工办,最特殊的是E销假联部分,“请假结束必须本人来销假,销假联撕走了标志着学生回来了”。采访中,王老师向记者展示了厚厚一沓《国际教育学院周五周六周日宿舍点名表》和《国际教育学院学生违规违纪情况通报》,在他的办公室柜子里也放满了一格子的电吹风等违规电器,“仅仅2015年春季学期教学秘书谭凤华老师和我就查了22次课,通报了一大批迟到旷课学生。只要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我们的处分就不过夜,当天的通报就下达至学生的公共QQ群中,公布于众”。
在国际教育学院,有一个复杂的《学生状态数据表》,包括了学生基础状态数据、学生宿舍区状态数据、学生学习状态数据、学生发展状态数据这四个主要版块,通过这个表既可以清楚看到学生的籍贯、是否单亲、贫困认定、电话、心理健康筛查等背景信息的基础状态,也可以看到学生内务状态、宿舍违纪状态、迟到旷课状态、学分绩点状态、排名、不及格状态、志愿者、获得荣誉奖励状态等体现学生每学期每月的发展动态变化。“在教务处的时候我建立了全校二级学院教学状态数据考核体系,现在基于学生状态数据,我能清晰 、及时、准确的洞察学生的状态变化,对某些同学及早介入实施管理纠偏,到了学期末就什么都晚了,未雨绸缪很有必要”。王老师说。
重合作,促交流,引导学生关注未来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15年3月由中、英、韩、荷四国大学生组成的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第一届学生会成立了,这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外国留学生参与到学院各项事务中的热情。“这些留学生都有良好的国外教育背景,有一定的中文基础,热心学生工作,我们全力探索中外学生共建的开放、务实、团结、自律的大学生自己的组织”。
学院每半年组织一次中外学生联谊晚会,晚会一直实行中英双语主持。在2015年5月的第二届中外学生联谊晚会中,在中英双语的基础上实现了中美大学生共同主持。晚会精心设计包粽子、包饺子两个互动环节来展示中国饮食文化,中国师生们展示了舞狮、梅花桩、笛子、葫芦丝、古筝、二胡、中国传统相声、魔术、太极、绕口令、新疆舞等节目,而美国大学来访团师生、韩国籍和意大利籍留学生也积极登台展示了绕口令、歌舞等精彩的节目,外教、外国留学生、中国师生以及周边社区居民济济一堂,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2015年4月,为促进中外学生交流,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实行了中外学生“结对子”活动,首批136名中国学生与60余名外国留学生结交了朋友,他们互帮互助:外国留学生跟着中国学生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中国学生跟着外国留学生学习外语,这既增加了外国留学生的归属感,也为中国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国际经济与贸易1405班毛正阳看来,除了语言交流,在“结对子”中,中外学生双方还“建立了友谊,开拓了眼界,增进了感情”。
现在,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国际文化交流与语言学习协会”已经成立,其协会成员主要为外教、学院中国学生与外国留学生、全校部分有留学背景的教师、国外友好学校师生、我校已经出国留学的学生和其他学院有意了解国外文化有意向留学的学生组成。通过定期组织异国文化与风土人情展示、优秀师生的留学经历报告、语言学习和考试经验分享、对接来访外国的大学生、与外国留学生结对子等方式,搭建一个文化交流与共享的平台,提升校园的国际化氛围,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同时更关键的是为有意向出国的学生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开放的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欢迎您”,这是学院2015迎新现场的一条醒目的横幅标语。一年来,学院的国际化氛围越来越浓厚,国际化办学条件也得到不断完善。大一学年每周开设10节英语必修课,其中2节由外籍教师授课;“青岛农业大学-韩国昌原大学CEO班”已经设立了每年度三万元人民币的奖学金,“青岛农业大学-韩国东南区先导大学韩国语教育中心”已经揭牌成立,来自韩国庆尚大学的韩语教师已经为2014级有意向去韩国留学的近百名学生开设了免费的韩语课程;国内知名的朗阁语言教育机构已经为2014级首批有意向去欧美留学的15位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雅思课学习。
我们有理由相信,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的明天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