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青岛农业大学毛皮动物专家服务团在莱西市店埠镇狐狸养殖场(户)开展了“面对面、一对一”的科技服务活动。这是自今年年初学校动物科技学院成立毛皮动物专家服务团队以来,第三次在莱西开展科技服务活动。
为充分发挥学校动物科技领域专家教授们的科技优势,2015年1月,学校动物科技学院同时成立“走遍莱西”奶牛专家服务团、毛皮动物专家服务团两个团队,组织专家教授以团队形式深入农村和养殖场(户),开展“面对面、一对一”的科技服务活动。
两个专家服务团的成员涵盖了学院在奶牛和毛皮动物领域研究成果和服务经验丰富的多位教授、博士和在读研究生。借助正在莱西市畜牧兽医局挂职锻炼的学院陈甫副教授的协调和组织,团队先后走进青岛榕昕牧业、莱西市腾飞奶牛养殖场、莱西市新恒基奶牛养殖合作社等9家奶牛场和青岛万盛农业有限公司等多家狐狸养殖场(户)进行科技服务。在服务现场,专家教授们与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和场长通过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该单位在生产中遇到的科技问题,并给予及时有效解答。团队专家还进行了实地检查,根据不同养殖公司存在的现实问题,给出动物疾病治疗的方案和预防措施。
多年来,青岛农大与莱西市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一大批教师活跃在莱西广袤的土地上,进行技术服务、农民培训和科技成果转化。2012年,学校与莱西市共同签署现代农业科技合作协议,进一步提升了合作层次和强度,实现科技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为进一步加快推进青岛畜牧业“政校一体化”发展,2014年学校又选派包括陈甫副教授在内的四名博士前往莱西市挂职工作。
在青岛农业大学,这种“老教授+青年教师+研究生”共同组队,深入生产一线提供科技服务的模式,已成为学校“社会服务+队伍建设”的常规做法。在服务中,团队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术和技术上的优势,切实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提高科研课题与生产实际的有效对接;还能通过实践弥补青年教师身上普遍存在的“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同时,通过在服务中的耳濡目染,使青年教师实实在在感受到学校老一批专家教授们的服务精神和态度,进一步提升他们以“所学、所能”服务生产、奉献社会的意识。此外,这种实践方法也培养了在校研究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效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当地农户对这种科技服务和技术指导活动非常欢迎。“在奶牛场,像犊牛死亡、奶牛卵巢囊肿导致的不孕症、奶牛蹄病、皮肤划伤、饲料水分不足和精料饲喂过多等这些问题,养殖场户经常遇到,找不到问题的病根的话,往往很难药到病除。我们的专家现场就能帮助他们找准问题,及时解决。在狐狸场,我们专家主要帮助解决了狐狸流产、自咬症、腹胀病和饲料配方等问题。”陈甫告诉记者,对那些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专家们会采样回来进行检测,然后再将结果反馈给养殖户。此外,针对市民关心的牛肉和牛奶问题,团队的田文儒和孙国强教授还接受了当地电视台的采访,进行了科学解答。
据了解,随着合作的进一步深入,青岛农大专家服务团还将在当地继续走访各个村镇养殖场(户),传送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促进莱西市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