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全国细毛羊育种工作会议在青岛农业大学召开。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新疆畜牧科学院田可川研究员,以及各岗位科学家、各试验站负责人、细毛羊专家与团队成员20余人出席会议。青岛农业大学副校长原永兵,科技处、动物科技学院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由岗位科学家、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柳楠教授主持。
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围绕我国细毛羊育种及产业发展现状,讨论目前亟待解决的产业技术及相关问题;探讨加强细毛羊产业上下游链接的机制和有效服务途径;商讨“超细毛羊”新品种验收与审定事宜;筹备世界美利奴羊协会调研材料与参加2014年南非美利奴羊大会等相关事宜。与会人员结合自己工作和当前种羊场的现实情况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据柳楠教授介绍,青岛农业大学主要承担国家细毛羊联合育种任务。我国细毛羊育种工作从建国起至今先后培育出了新疆细毛羊、中国美利奴羊、新吉细毛羊等品种,这对我国细毛羊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我国毛纺工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超细羊毛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发展超细型毛羊刻不容缓。从九十年代起我国引进澳洲美利奴羊遗传资源,开始杂交选育新品种,已形成系统的育种产业链。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成立后,为进一步加强超细毛羊的发展,成立了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细毛羊联合育种协作组,在前期育种基础上联合新疆、甘肃、内蒙古、吉林等省区七大种羊场开展超细毛羊系统选育,取得了明显成效。预计超细毛羊新品种选育将在2015年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