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傅建祥编审、责任编辑徐统仁副教授先后走访经济与管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和人文社科学院,就《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质量提高和创新发展等问题进行调研。
调研中,学报编辑部介绍了学报的稿件处理流程、特色栏目建设以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目标。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李树超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赵晓春教授、人文社科学院副院长贾乐芳副教授,分别对学报编辑部成立以来,特别是随学校更名而变更刊名以来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认为《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近年来坚持倡导“学术理论创新为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刊理念,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以创新求特色,以特色求发展;稿件采用注重特色、栏目设置突出特色。在努力拓宽稿源的基础上执行严格的稿件审查程序,使学报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他们建议学报依托学校人文社科学科及农学等理工学科优势,培植栏目优势及有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新栏目,克服千刊一面的学报常见问题。
李树超和赵晓春强调,办刊要突出特色,应注重理论与应用的结合,结合“农”的基础和优势,做好“农”文章。李树超建议,逐步增加基金课题在刊用文中的比重,吸引高质量稿件;引导学者,特别是校内教师、研究人员打破学科界限组成团队,产生一批跨学科的高质量、应用性强的科研文章;突出地域性、瞄准农业产业化发展。赵晓春结合近年来学院的创新发展认为,应注重结合、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错位发展、注重应用性,用创新求特色。
贾乐芳建议,编辑部应走出去,多参加省社科联举办的学术会议,加强与学界的联系、沟通,有针对性地约请一部分高质量稿件,提升稿件层次;还可结合重大理论活动,公开征文;对刊用稿件进行优秀评奖,以吸引作者、稿件等。
座谈人员还讨论了学校职称政策中有关科技论文量化指标对学校发展和学报工作的影响,充分肯定了学校政策的积极意义。并就如何更好地吸引高水平学术论文、创办文化类特色栏目以及更好地推动学院科学研究工作等问题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