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科研服务

国家级项目根茎类作物生产机械研究成果丰硕

时间:2013-09-14 来源:宣传部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根茎类作物生产机具现场会举行
突破1个共性技术  实现8项重大关键技术创新  研发了27种关键技术装备107台样机  形成4个特色创新团队

9月13日,由青岛农业大学主持的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根茎类作物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提升与装备优化研究”机具现场演示会在河北廊坊固安召开。项目组历经5年研发、生产、推广、应用的花生、马铃薯、大蒜、胡萝卜四大作物27种机型30台机具进行了现场演示。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副站长李安宁,青岛农业大学副校长原永兵,项目首席专家、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尚书旗教授和项目执行专家组成员等出席现场会。会议由项目参加单位中机美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汉武研究员主持。

李安宁、原永兵分别讲话,向课题组取得的研究成果表示祝贺,向成员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和敬意,希望课题组继续完善现有成果,促进我国根茎类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有效提升,并加快对成熟机具的推广,使其尽快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当中。

尚书旗教授就项目完成的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据了解,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业机械化进入一个快速成长期。作为农业生产大国,我国对农业机械的需求非常旺盛,尤其是作为重要经济作物和外汇收入重要来源的花生、马铃薯、大蒜、胡萝卜等根茎类作物的生产机械化作业发整体水平还非常滞后,现有机械化生产技术尚不成熟、生产效率低、可靠性差,成为产业成长的主要“瓶颈”因素。

据介绍,“根茎类作物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提升与装备优化研究”项目于2009年12月启动,项目针对这四类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作物,重点从种植和收获两个关键环节上解决急需解决的机械化技术问题,提升减阻降耗挖掘收获、果土分离、秧果分离、播种精度控制、覆膜播种等关键技术,开发、筛选、优化一批先进适用的根茎类作物机械化生产设备,与农学专家实现有效对接,促进农机与农艺的融合,制定适宜机械化生产的农艺规范,构建合理高效的技术体系,为加快我国根茎类作物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目前,项目已超额完成总体目标,突破了1个根茎类作物生产机械化挖掘夹持收获共性技术,实现了8项重大关键技术的创新,研发了27种关键技术装备与107台样机,形成了国内该领域具有显著优势的花生、马铃薯、大蒜、胡萝卜等4支特色的作物种收机械化技术创新团队。截止到2013年6月30日,各类机具推广应用2万余台,实现了约8亿元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就业岗位3000余个,在山东、河南、江苏、辽宁、吉林、内蒙古等9个省自治区建立了12个试验示范基地。

现场,尚书旗教授向与会领导和专家一一介绍了机器的主要特点和性能。由19个课题组研制的27种机型、30台机器停放整齐,场面非常壮观。花生、马铃薯、胡萝卜三种作物的收获机具逐一进行了操作演示。由于前一天夜里刚刚下过雨,现场土地湿粘,给收获机提出了不小的“难题”。尽管如此,所有进行操作演示的机器全部出色完成了收获任务,令现场专家们感到非常惊喜。

近年来,作为项目牵头单位的青岛农业大学,在新型农业机械研制领域拥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在花生、玉米收获机械的研发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自主研制的4H-2型花生收获机和4HQL-2型花生联合收获机获国家7项技术专利,目前已大批量生产和推广。

农业部农机化司各部门负责同志,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部分业务处室领导及技术专家,全国各省、区、市农机化主管部门和农机推广站的分管领导及技术专家,以及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中国农机院中机美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山东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中国农业大学、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青岛万农达花生机械有限公司、江苏宇成动力集团有限公司、河南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19个课题的项目承担单位课题组成员,和部分行业内的专家、管理人员、用户和企业代表等共200余人参加了现场会。

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副站长李安宁讲话

青岛农业大学副校长原永兵致辞

项目首席专家、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尚书旗教授介绍项目情况

 

 尚书旗教授在现场介绍课题组研发的机具

作者:周维维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