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科研服务

王宝维教授发现的马踏湖鸭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时间:2015-06-16 来源:宣传部

目前,由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青岛农业大学王宝维教授发现的优秀地方蛋鸭品种资源马踏湖鸭,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名录。这是近年来山东省唯一一个列入国家名录的地方畜禽品种,目前全国共有159个优良地方畜禽被确定为国家级遗传资源保护品种。

马踏湖鸭,原产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起凤镇,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史料记载,当地俗称“湖鸭”或“麻鸭”。成熟母鸭产蛋量达到280枚以上,青壳蛋占98%,所产鸭蛋品质好,色香味独,腌制蒸熟后,其味佳美,蛋油香而不腻,俗称“金丝鸭蛋”。

2011年,王宝维教授到淄博桓台进行技术培训和考察时,偶然发现该鸭体型外貌特征、生产性能等遗传特性与国内外其它蛋鸭品种具有明显不同。他立即建议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和桓台畜牧兽医局对该鸭的生产历史、遗传资源分布与特征进行详实考证,并申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王宝维教授与当地畜牧兽医局经过为期四年的全面调查和取证,并进行了分子鉴定,得出如下结论:与金定鸭、微山麻鸭、文登黑鸭等相比,马踏湖鸭的体型外貌差异显著,与其它鸭品种比较,分布地域和遗传距离相距较远,是不同与其它品种的独特品种。

2014年8月,王宝维教授组织多位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对马踏湖鸭品种资源现状进行考察分析,就品种资源历史考证和保护措施进行指导。2014年12月,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中国农业大学杨宁教授、四川农业大学王继文教授、浙江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卢立志研究员、扬州大学王志跃教授和山东省农科院逯岩研究员等家禽专业委员会部分委员和专家,对“马踏湖鸭”遗传资源进行现场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马踏湖鸭符合《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和畜禽遗传资源鉴定技术规程》关于家禽遗传资源的鉴定条件,将马踏湖鸭作为我国宝贵的畜禽遗传资源,对其进一步加以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专家组一致通过马踏湖鸭遗传资源现场初审,并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进行审定;2015年4月,该鸭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

据王宝维教授介绍,马踏湖鸭养殖历史悠久,具有体型小、抗寒能力强、开产早、产蛋率和青壳蛋率高等优良遗传特性,是我国宝贵的地方品种资源。该鸭母鸭体重1.5~1.6kg。110~120日龄见蛋,50%开产蛋日龄为130~140天,72周龄产蛋数为280~300枚,其中青壳蛋占98%,种蛋受精率为90~95%,无就巢性,是非常优秀的地方蛋鸭品种资源。该品种2014年饲养总量达165万羽,约125万羽青年鸭销往山东德州、河北、河南、安徽、陕西、天津、北京、辽宁等二十余个省市。马踏湖鸭是我国北方优秀的地方蛋鸭品种资源,该品种的挖掘发现,对促进我国蛋鸭产业的发展和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作者:周维维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