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青岛农业大学郑国生教授主持的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国外晚开花牡丹种质引进与利用的研究”通过鉴定,专家组认为该项目整体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该项目在花期相关基因的筛选与功能研究、解决牡丹花期不遇和杂交育种以及建立牡丹辐射育种技术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收集、引进国外牡丹品种68个,通过花期、观赏价值、抗逆性、适应性等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延长群体花期的牡丹晚花品种12个,丰富了牡丹品种资源。
项目研究提出了牡丹核心种质构建策略,利用分子标记和表型性状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牡丹核心种质63个;建立了牡丹多地采集花粉、花粉贮藏、异地杂交育种的花期育种体系,解决了杂交育种花期不遇的关键技术问题,配制杂交组合150个,收获种子103份;探索了花粉管通道遗传转化、诱变倍性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育种新技术,建立了辐射诱变育种体系,从辐射后代中选出观赏价值较高、花期较晚的新品系2个;从牡丹cDNA文库中筛选出能提早开花的PsMPT基因,并用该基因转化拟南芥,对基因功能进行了系统研究,丰富了牡丹目标花期分子育种的基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