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上午,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任务验收会议在青岛农业大学召开。省农业厅统一组织本次验收工作,对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花生、生猪三个创新团队2011年至2013年建设任务进行集中验收。副校长宋希云出席验收会。科技处处长王兆华主持会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刘建军研究员等小麦团队专家、山东省农机技术推广站董佑福研究员等花生团队专家、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逯岩研究员等生猪团队专家及振青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李明等出席会议。
省畜牧兽医局、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分别主持验收本单位岗位专家的建设任务,各有关市农业局(农委)主持验收本市岗位专家的建设任务,首席专家负责组织验收本团队综合试验站的建设任务。
会议分别推选了各个验收团队的组长和副组长。推选小麦团队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研究员刘建军为组长,烟台市农科院推广研究员姜鸿明为副组长;花生团队推选山东省农机技术推广站研究员董佑福为组长,山东省农科院花生研究所研究员王才斌为副组长;生猪团队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逯岩为组长,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研究员黄保续为副组长。
会议对6个岗位专家的意见分别进行了验收,验收采取审核材料、召开会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对于林琪教授的小麦创新团队遗传育种岗位研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验收资料齐全、数据翔实可靠,全面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同意通过验收,建议进一步扩大种质资源的搜集与创新应用,拓展信息平台的共享范围。验收意见认为项目完成了“小麦育种共享平台建设”工作。利用育种共享平台完成了100多份高代材料的抗旱性、冬春性、抗寒性、抗病性、品质性状、水旱鉴定工作,筛选出一批目标性状优良的高代材料;搜集、整理、评价了240份抗旱小麦种质资源,筛选出有多态性的分子标记60多个,为抗旱性小麦品种选育打下基础。完成了510份小麦种质材料的信息共享系统建设,包括本单位240份抗旱种质资源、外单位100份小麦优异品质资源和170份黄淮麦区育成小麦品种与特色种质;利用筛选出的30多份耐盐性较好的材料,配制了150多个耐盐杂交组合,建立了5个抗旱遗传群体。
对于石岩教授的小麦创新团队栽培与土壤肥料岗位研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验收资料齐全、数据翔实可靠,全面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同意通过验收,建议进一步集成旱地小麦控释肥与保水剂的使用技术体系,扩大推广应用面积。验收意见认为项目通过控释肥与常规复合肥比较试验,明确了控释肥和常规复合肥混合施用的效果优于单用控释肥,最佳用量为每亩控释肥与复合肥各50公斤;通过保水剂使用量试验,明确了旱地小麦保水剂经济高效使用量为每亩1公斤,为旱地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深松与传统耕作试验,明确了深松40cm是旱地小麦获得高产的适宜深度;通过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肥水运筹与高产高效群体构建与调控试验,阐明了秸秆还田增强了旱地小麦旗叶衰老的抗性;同时,总结出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当氮肥施用量在每亩15公斤时,小麦对肥料的利用率以及小麦产量、品质达到最优值。
对于尚书旗教授的花生创新团队花生机械岗位研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岗位超额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和研究任务,同意通过验收,建议加快花生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研究。验收意见认为项目攻克了夏花生播前整地及低损伤覆膜等5项关键技术,研制出花生整地、播种、收获、后处理等7种机具, 3个机型填补了国内空白;筛选、改进、优化推广应用4种机型,制(修)订企业标准2项,完成了2项花生机械作业装备操作规程,构建了适宜夏花生的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在山东临沭、平度等地建立了6条花生机械装备生产线,主要机型形成了批量生产能力,2种机型列入山东省支持推广的产品目录,累计销售逾1000余万元;编制的《花生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已由农业部正式颁布实施;构建的山东省夏花生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为花生种植标准化、作业规范化、生产机械化奠定了基础。
对于王月福教授的花生创新团队栽培与土壤肥料岗位研究,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圆满完成了合同中各项任务指标,同意通过验收,建议进一步进行岗位技术的示范、推广。验收意见认为项目研究明确了地膜与秸秆二元覆盖、氮磷钾配施、深耕、有机无机配施、密度等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和机理,研发出花生旱薄地高产栽培技术,制定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旱薄地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探明了种植方式、土壤质地、钙肥对花生生长发育、产量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明确了花生高产优质栽培适宜的种植方式、土壤条件和适宜施钙量;率先开展了高产花生根系特性及断根栽培对花生生育的调控效应,阐明了断根培土对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和作用机制,明确了花生断根培土适宜的条件,优化出断根程度与时间的最优组合,创建了花生断根培土高产栽培技术,研制出了花生断根培土机械,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规程。
对于单虎教授的生猪创新团队疫病控制研究,专家组认为验收材料齐全完整,岗位建设目标明确,岗位职责实施得力,任务设置科学,数据准确可靠,圆满完成了生猪创新团队疫病控制岗位专家的建设任务,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建议继续加强山东省猪群主要疫病净化研究示范工作,并与国家生猪产业体系疫病控制岗位对接。验收意见认为该岗位完成了任务书所规定的各项指标任务:建立了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猪流行性腹泻、副猪嗜血杆菌病、附红细胞体等7种疫病的PCR、RT-PCR-RFLP、TaqMan荧光定量PCR、ELISA等检测和鉴别诊断方法,为各项工作奠定基础。开展了上述7种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构建了流行病学数据库。
对于宋春阳教授的生猪创新团队养猪生产与环境控制岗位研究,专家组认为验收资料齐全完整,建设目标明确,任务设置科学,技术路线合理,实施措施得力,数据准确可靠,圆满完成了生猪创新团队目标任务,建议进一步加大粪污、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研发力度,加大成果推广力度,并与国家生猪产业体系养猪生产与环境控制岗位对接。验收意见认为岗位开展营养调控技术的研究,降低粪便中氮等的排放量,通过技术集成可使猪场氮、磷排泄量平均降低22.8%;研究制订了“适度规模化猪场标准化养猪生产工艺技术模式”1套和“山东地方品种猪和中小型专业户养殖生产工艺技术模式”1套;通过营养调控、养殖工艺、环境控制、粪污处理等主要方面的技术集成组装,形成了先进的健康养猪技术1套;针对山东省生猪产业存在的实际问题,改进了地方猪种养殖的设备、设施工艺,与有关企业合作研发了适合矮小猪种的组装型高架床、环境自动控制系统及自动冲粪系统,粪污处理设备设施及处理工艺,实现了示范场粪污零排放;研究形成了适合规模化和中小型养殖场不同模式的生产与环境控制技术,与有关企业合作研发了新型节能环保猪舍环境控制系统,解决了猪场冬季通风与保温、夏季防暑与降温之间关系难题;获得国家专利5项。
专家认为,所有的团队经费管理规范,手续完备,项目经费使用严格按照《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管理规范,使用合理,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没有发现违反国家财经法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