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至20日,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旱作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启动会在北京召开,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赵长星教授代表子课题承担单位参加会议。
青岛农业大学主持子课题“华北平原类型区旱地作物高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该课题针对华北平原类型区季节性缺水严重、旱地农田生产力下降、作物产量水平低而不稳等问题,以实现小麦玉米周年节水高产高效及可持续发展为主攻方向,以旱田土壤水肥动态平衡为主线,节水技术单项适应性改造和多项集成相结合,优化集成水肥耦合增效、水分高效转化、高产稳产为一体的旱地小麦玉米周年均衡增产技术体系。课题国拨经费160.0万元。
会上,科技部农村中心常务副主任蒋丹平就项目组织形式、项目的实效性及专家信用制度、项目经费使用及管理办法提出要求,并希望课题与课题间、课题子课题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好项目任务。
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梅旭荣研究员就项目总体设计思路、课题设置、任务分工、项目管理等做了详细说明,各项目参加单位分别汇报了各自的研究任务及课题实施方案。会议进行了课题内部的讨论,重点讨论了旱农项目如何实现与过去项目的有机衔接,进一步梳理和凝练项目的目标,并对旱作农业发展趋势及国家的科技需求进行了展望。
会议由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和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承办。来自全国20余个课题参加单位的4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