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上午,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组织有关专家,在青岛农业大学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根茎类作物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提升与装备优化研究”项目进行了会议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超额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和研究任务,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推进和提升了根茎类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
验收会在青岛农业大学学术会馆会议厅举行,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副处长郑戈主持会议,农业部农机化司王国占调研员、学校副校长宋希云出席会议。
宋希云在会上致辞,向与会领导和专家简要介绍了学校、机电工程学院近年来取得的发展成绩,向各位领导和专家多年来对学校事业发展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同时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
王国占调研员发表讲话,传达了农业部农机化司对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的重视,强调了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作用和验收会议验收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并就我国新形势下的农机化研究提出要求。
由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浙江理工大学李革教授、河北农业大学刘俊峰教授,以及来自山东省、青岛市有关单位的专家组成了验收专家组,由罗锡文院士担任验收专家组组长。
项目主持人尚书旗教授和各协作单位主持人分别汇报了项目执行情况报告,经过专家质询、课题组答疑,专家组认为,项目组攻克了根茎类作物精密播种、减阻降耗挖掘、挖拔夹组合、自动对齐切顶、振动式挖分一体化等8类37项关键技术,构建了4大根茎类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信息系统,形成了根茎类作物机械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的主导发展模式与技术路线等13项共性和单项标志性成果,研发了适应4种根茎类作物播种、收获等27种机型的107台样机。项目在河北固安、江苏泰州、山东临沭等地建立了8条根茎类作物机械装备生产线,主要机型具备了批量生产能力,15种机型列入国家或省级支持推广的产品目录,累计销售逾8亿元。
项目研究编制的《花生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已由农业部正式颁布实施;构建的4个根茎类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为根茎类作物种植标准化、作业规范化、生产机械化奠定了基础。在山东、江苏、河南、河北、辽宁、内蒙古、四川、江西等地建立了试验示范基地22个,示范推广应用面积达3339.7万亩;为农业生产节约成本68.7元/亩,增加收入147.5元/亩;合计节本增效57.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