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媒体报道

央视网:秘鲁的“爹"美国的"娘”生出紫色扇贝

时间:2013-02-18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第二届大地之子年度推介人物》专题

我们餐桌上常见的扇贝是红色的,未来就有可能吃到紫色的扇贝了,并且个头更大。2月22日,从市科技局获悉,青岛农业大学从秘鲁引进南太平洋紫扇贝,与从美国引进后在本地培育的海湾扇贝和墨西哥湾扇贝杂交,成功繁育出紫海杂交扇贝和紫墨杂交扇贝。据预计,经过两三年内的推广,新品种有望在我国南北方大规模推广,分别成为我国北方和南方的重要扇贝养殖品种,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杂交扇贝父本来自秘鲁

未来的餐桌又可以加餐了。市科技局2月 22日发布消息称,近日青岛农业大学扇贝引种繁育科研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繁育出紫海杂交扇贝和紫墨杂交扇贝,将来很有可能带来扇贝养殖业的一场“革命”。

当日,联系到该项目的负责人、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王春德博士,听他讲了这两种杂交扇贝的诞生过程。“这次是从秘鲁引进了南太平洋紫扇贝,与我国现在大规模养殖的海湾扇贝(北方海区)和墨西哥湾扇贝(南方海区)杂交,培育出紫海杂交扇贝和紫墨杂交扇贝。”王春德说,南太平洋紫扇贝本来就比海湾扇贝和墨西哥扇贝个头要大,但它的温度适应范围较窄,考虑北方越冬的问题和南方度夏的问题,这种扇贝直接引进来后,在我国南方或北方都不适宜生长,因此就考虑到了杂交。

扇贝娃比“爹”块头大

据介绍,南太平洋紫扇贝是世界上公认的扇贝优良养殖种类,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适应性强的特点。成功繁育出紫海杂交扇贝和紫墨杂交扇贝形体美观、产量高、营养丰富、肉质鲜美。

王春德博士说,由于遗传了南太平洋紫扇贝的优良基因,紫海杂交扇贝、紫墨杂交扇贝与海湾扇贝、墨西哥湾扇贝相比,各方面都要突出,其中壳高大30%左右,体重要重90%~100%,扇贝柱重量大140%~150%。

在采访中,王春德给拿出了几个品种的扇贝比较,杂交扇贝的优势很明显,贝壳带有紫色,非常好看。

预计经过 2~3年内的推广,这两种杂交扇贝将分别成为我国北方和南方的重要扇贝养殖品种。在不增加养殖面积的前提下大大提高水产养殖业的产量和价格,增加渔民的收入。

每只种贝成本1000多元

虽然紫扇贝在秘鲁当地并不算稀奇,但引到青岛的各项成本算下来,一只活下来的扇贝高达1000多元一只,可金贵了,因此研究人员照顾得格外用心。王春德说,采集的扇贝要跨越大洋从秘鲁来到青岛是一个难题,“我们前前后后一共进了10多批,每批也就一二百个,有时一批空运到青岛,打开包裹一看扇贝全死了。”

为了让扇贝平安抵达青岛,王春德和同事到秘鲁现场研究包装的方式,要不要放冰、包装的方法如何都要一次次实验,青岛市农委和海洋与渔业局领导对这个项目十分重视和支持,2009年甚至直接参与了引种工作,最终将这珍贵的扇贝品种安全带到了青岛。

首次实现雌雄同体扇贝种间杂交

“其实海湾扇贝和墨西哥扇贝也都是外来物种,它们是同一种不同亚种,原来都生活在美国,引进后在我国大规模培育,已经很适应我国的条件,因此用他们跟南太平洋紫扇贝杂交。但难题是,这三种扇贝全部是雌雄同体,雌雄同体扇贝种间杂交一直是国际难题。”最终,王春德和他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雌雄同体扇贝种间杂交,2008年~2010年成功培育出紫海杂交扇贝,并在北方一些地方推广 。2011年又新培育出紫墨杂交扇贝,为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扇贝养殖户提供新品种的选择。

“下一步我们要推广 ,就要让杂交扇贝的育苗和养殖更容易。”王春德说。

半岛都市报2月22日讯日前,从崂山区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素有“贝类四倍体之父”之称的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教授、中国海洋大学111项目专家、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特聘教授郭希明,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三倍体牡蛎应用到养殖中,在王哥庄街道返岭社区培育基地 300亩海域投放了3000万牡蛎苗,预计到今年年底,三倍体牡蛎就可上市。

据郭希明介绍,国内目前常吃的牡蛎,都是两倍体牡蛎。郭希明在留学美国后创建美国哈斯金贝类研究实验室,历时六年研发,终于获得了牡蛎四倍体,也就是带有四套染色体的牡蛎,并且用牡蛎四倍体与两倍体杂交,产生三倍体。三倍体牡蛎因为不育,在体细胞生长方面的能量相对增加,生长速度更快,这种牡蛎的个头很大,比两倍体牡蛎大出30%,18个月就能长到半斤到八两重。目前,这种高产牡蛎在美国已占到四成市场,在法国、澳大利亚等比例更高。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