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媒体报道

青岛电视台:“草莓教授”的甜蜜事业

时间:2012-03-20 来源:青岛电视台

 

【导语】

在青岛农业大学,有一位“草莓教授”,顾名思义,他是专攻草莓栽培技术的,如今我们能在冬天吃上草莓这种夏季时令水果,全是“草莓教授”和他的无加温冬季草莓栽培技术的功劳。

【同期声】

(教授向实验大棚:这是我们的实验棚 超早熟是什么意思 超早熟的意思就是比现在的更早上市 现在的十二月份上市 我们搞到十月份上市)

【正文】

“草莓教授”叫姜卓俊,去年在城阳夏庄曹村草莓合作社的这个大棚里,他培育出了全国第一亩超早熟草莓。现在,同一批草莓植株已经结了三茬果了,姜教授隔上几天还是忍不住要过来看看,顺便给大棚的主人王倩上上课。

【同期声】

(结果期间 水分要适当控制 不能浇过多的水 浇多了水影响口感)

姜卓俊 青岛农业大学教授(从四月份育苗开始 我两天一次搞调查 两天一次 一直坚持四五个月 这是一个很枯燥的事情)

【正文】

姜卓俊的草莓情结要追溯到二十多年前赴日深造时的一段经历。当时日本的大棚种植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在冬天也可以通过加温培育草莓。看到这些,本来要学习蔬菜种植技术的姜卓俊毅然改变了研究方向。

【同期声】

姜卓俊 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当时我就想 我就下决心 要把我们国家的草莓 要搞到和国外一样 一年四季都能吃上草莓)

【正文】

然而,1989年姜卓俊学成回国时,国内的大棚种植才刚刚起步,照搬日本的技术很不现实,只能另辟徯径研发无加温条件下的冬季草莓栽培技术。

【同期声】

姜卓俊 青岛农业大学教授(你做这个东西 老百姓得能够接受 你做这个东西 一下子需要几十万 几百万 那肯定不现实 得要求它的实用性)

【正文】

拿着仅有的五千块钱科研经费,姜卓俊冒着冬日的严寒开始了他的实验,由于经费不足,当时连搭实验大棚都要自己动手。

【同期声】

姜卓俊 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当时有一家发电厂 拆除了一些废的水泥杠子 我就雇了车去拉 亲自装车 回来亲自卸车 搭棚子亲自挖坑 拉草帘子很重很重 做实验这一个冬天 我拉破了五副手套)

【正文】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姜卓俊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1992年,无加温冬季草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成功问世。老姜说,在他的“军功章”上,其实也有妻子姜爱晓的一半。

【同期声】

姜爱晓 姜卓俊的妻子(他也没有助手 一直都是我帮着她搞调查 你要亲自去地里 对 你要做什么 一般都给他搞记录 春天都要很早起来 搞记录也挺辛苦的 一般天刚蒙蒙亮就要去 我们两个在一块 累虽然是累 但是心里挺甜的)

【正文】

正是妻子的鼎力支持,姜卓俊才可以心无旁骛地进行他的草莓研究。

【同期声】

姜卓俊 青岛农业大学教授(一摞一摞 都是草莓的书 包括家里的挂件 都喜欢草莓 连这个都是草莓 包括车钥匙都是草莓 最近我把我的网名都改了 改成“草莓人”)

【正文】

看着“草莓人”对事业的痴迷,很难想象,他也曾面临艰难的选择。在1998年以前,姜卓俊在学校担任过行政工作,也到乡镇挂过职。然而,做行政还是搞业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老姜一度也很纠结。

【同期声】

姜卓俊 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当时我们国家的草莓 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途中 我在这方面又做了这么多研究 要是在这个时候放弃 真的舍不得 搞管理谁都可以做 但是做草莓的人 并不太多 所以我想 我要搞我的草莓研究了 这一生就把自己交给草莓了)

【正文】

这么多年来,除了做研究,姜教授还致力于新技术的推广。学校从莱阳迁到青岛后,他的手机号也从没换过,因为这个号码早就变成了专家热线,来自天南地北的咨询短信已经把手机卡填满了。

【同期声】

姜卓俊 青岛农业大学教授(我的手机号不能换 如果换掉了 老百姓就找不到我了 因为老百姓知道这个电话 有了问题 他有依靠 我看了短信以后 我会觉得 自己在老百姓当中 还有点价值)

王倩 城阳曹村草莓合作社负责人(草莓一旦遇到问题 就给姜教授打电话就可以)

(青岛电视台 2012.3.15 今日)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