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孙庆杰教授团队的一项马铃薯高值化关键技术创新成果通过评价,普通土豆变身“高端主粮”。
原来,该项目创新了马铃薯馒头制作工艺,将马铃薯全粉使用量由30%提高到50%,同时创新了高含量(40%)马铃薯全粉压缩饼干新工艺,为马铃薯主粮化终端产品开发奠定了基础。
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高端技术支持。
在青岛农业大学,食品学科常年有一大批专家教授活跃在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一线开展工程实践研究,帮助企业解决最迫切的技术难题。
近年来中国山东、云南等地出产的鹅肝,口味正宗到连法国人都赞叹。这其中,有青岛农大水禽产业专家、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营养研究室专家王宝维教授持续多年的付出。
作为国内知名“鹅专家”,王宝维的“一种不饱和脂肪酸的提取方法”“一种从肥肝鹅腹脂中提取混合脂肪酸的方法”和“一种鹅肥肝油微胶囊”等三项专利成果以100万元成功转让给企业,帮助企业有效延长鹅深加工产业链,拓展消费市场,创造了价值增长极。
朴美子教授团队的一项“海参肠道产碱性蛋白酶菌株及其应用”以70万元价格转让给企业,推动企业成功转型升级。
在以优质科技成果服务产业发展的同时,青岛农业大学还不断为产业行业输送高水平复合型食品人才和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食创客”。
90后小伙钱龙,和几名校友一拍即合创立青岛中安众创食业有限公司,以坚果食品研发和深加工为核心业务,经过几年发展,已成为几大知名品牌优质供应商,开辟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坚果王国”。
“我本身就是学食品专业的,2013年毕业于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己也没想到能赶上互联网零食零售黄金期,成为一名‘食创客’”。
更让钱龙没想到的是,这几天,自己母校老师、青岛市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王宝维带领青年教师专程来到公司,调研了解校友企业在疫情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指导。
实际上,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钱龙所在的学院采用双师型教学管理模式,从企业聘请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讲授部分专业课,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从2017年开始,学院每年给各专业学生开设16个学时的创新创业商务培训班,邀请食品行业优秀企业家为学生做主题报告,课程内容包括产业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分析、创新意识创业思维、企业管理技巧方法等,持续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青岛康普天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张宝是2012级校友,同时也是一名经常来校培训的“企业导师”,在他看来,这项工作将培养出更多和自己一样敢于到大海里闯一闯的“食创客”,以年轻“血液”充实行业。
“食品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行业,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明确强化实践性要求。”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宋伟介绍,为了给学生创造完成占比将近50%的实践教学要求,除专业课程实习实践之外,学院还连续举办六届食品科技文化节。
在这种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也在不断转变教育理论和模式,延长“教育产业链”。从大学期间的“导师”延伸到创业期间的“保姆”,学校不仅安排专业教师全程指导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在校学生,更在学生创业过程中提供了包括产品鉴定、成果评价和专家技术服务等全套帮助,并一对一提供长期的指导支持。
疫情期间,钱龙意外迎来母校老师、行业专家的上门指导,正是学校将成才服务延伸到校外的具体体现。长期陪伴式的成才服务,让该校不少学生增强了放飞自我的勇气和本领,一批“食创客”应运而生。
相关链接:http://news.cyol.com/app/2020-04/30/content_185944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