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青岛频道讯 6月3日上午,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首届“青春梦想,创意无限”微电影节与2015届毕业作品展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电影家协会、北京电影学院等相关行业的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开幕式。300多名2015毕业生精心制作的 “微电影”作品和其他作品进行了集中展示,其中,十余名毕业生凭借优秀作品现场签约找到 “婆家”。
青岛农业大学校长宋希云在会上致辞,他指出,此次活动是动漫与传媒学院在教学方面的又一次创新,通过微电影节、作品展览和就业招聘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能力展示、学院业界综合测评和择优推荐的人才质量评价机制,为同学们搭建一个展现艺术水平和技术能力的平台,搭建一座学院与用人单位沟通的桥梁。
记者在现场看到,今年学院毕业生提交的作品题材丰富,创意十足,涵盖纪录片、故事片、动漫片、广告片等多种类型。据了解,学院今年共有毕业生346名,其中除广告专业毕业生提交的作品多为广告文案外,传播学、影视编导和动画三个专业的毕业生大多选择了“微电影”这种剧情精炼、题材丰富、创作手法多样的新颖艺术形式。
在现场展映的作品中,《婆婆与虎》、《石老人》等七部“崂山传奇”系列动画片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据学院院长赵晓春教授介绍,这是由动画专业全体毕业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分七个小组历时十个月完成的,是学院规划用八年时间制作完成的50集大型系列动画片“崂山传奇”的又一组新作。
“我们这个系列从三年前开始制作,制作模式就是指导教师加七八位毕业生组成的创作小组,经过三届毕业生和老师们的努力,目前已经完成了17集。”赵晓春告诉记者,“崂山传奇”的制作可谓“精磨细做”,整个制作过程中,仅二维动画创作,每个小组就要手绘15000幅以上的画面。除了正常工作时间外,同学们寒暑假时间也不回家,留校进行创作。
“一部作品,从选题创意到制作完成,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指导教师言传身教,严格把关。一部作品完成,一部动画电影整个创作流水线上需要的实际应用技能,学生就都掌握了。”赵晓春说。
学院要求毕业生在完成毕业作品的同时进行论文写作,论文选题必须根据自己拍摄影片的经验“就事论事”,也就是将自己拍摄作品过程中的感悟、认识进行总结,提升到理论水平。“这样做出来的学位论文,才不会‘空’。”赵晓春说。
在活动现场,来自北京、天津、深圳、青岛等地的20多家传媒公司、影视公司、动漫公司的企业负责人对展出学生作品进行了品评,并现场签下了自己的“意中人”。
“这种现场展示作品、现场签约的方式更好,有没有真本事,用作品说话。我们也能找到最需要的人才。”一家招聘单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多年来,青岛农大动漫与传媒学院始终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培养对象定位于“艺术工程师”。学院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实践能力强”特点,毕业生就业率也一直位于全省高校艺术类专业前列,已经成为省内外动漫传媒教育的特色品牌。
“到六月份底离校,我们就业能达到60%以上,到九月份更高。”学院党委副书记唐传成告诉记者,目前学院培养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青岛三个文化产业基地,不少毕业生创立了自己的传媒公司,或者已经成为传媒公司的骨干创作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