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记者 李争粉摄影报道
“科技列车就这样悄悄地出发了,没有盛大的出征仪式,没有领导讲话,只有来自全国各地各领域的专家们火热的情怀,服务的热情,鼓足的干劲,正在奔驰在去丹东的途中。”这是5月16日,科技列车开往辽宁省丹东市的途中,来自青岛农业大学的“草莓教授”姜卓俊写下的感想。
科技列车丹东行由科技部、中宣部、国家民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粮食局、中国地震局、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中国铁路总公司以及辽宁省政府共同举办。
5月17日,在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畔的玫瑰广场,随着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宣布活动启动,来自医疗、农业、工业等领域的百余名专家奔赴丹东市及所辖的东港市、凤城市和宽甸满族自治县的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和科普宣传,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边疆民族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油助力。
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5月17日,医疗健康科技特派团在丹东市滨江路文艺广场为百姓义诊看病,来自丹东市内及各县(市)区的患者早已排成队在此等候。北京市昌平区科协秘书长、中医正骨专家甄燕昌的“神医妙手”受到了现场患者的欢迎。当地市民宋女士激动地说:“骨科专家帮我瞧病,看似简单的一拉、一推,站起来就感觉好多了,现在浑身哪都不疼了!”
5月17日下午,草莓专家姜卓俊和张志宏与当地科技特派员史功成组成的联合科技特派团来到东港市小甸子镇,举办草莓种植栽培讲座,向当地种植户详细讲解了草莓的育种、栽培、施药、施肥等实用技术,并耐心细致地解答了种植户提出的各种问题。
5月18日,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的农民从国家粮食局流通与科技发展司副司长林风刚手中接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专门用于东北地区农户储存玉米的科学储粮仓。当地农民激动地说:“今后我们再也不用担心粮食存放问题了。”这一幕发生在国家粮食局向当地农民代表赠送农户科学储粮仓的捐赠仪式上。
同样的在宽甸,5月19日,宽甸中药材开发利用技术讲座在北方山奇公司会议室举行,当地中草药种植农户纷纷慕名而来,认真聆听专家们的讲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魏胜利作了关于中药资源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及宽甸中药材产业发展分析的发言,同时针对当地中药材种植的瓶颈问题,利用特种用途甘草药材定向培育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为农户解决了农户与药企之间的对接问题,并提出定向培育的具体解决方案。中山大学副教授徐新军根据当地石柱子参的特点,提出“将石柱子参打造成中药行业LV”的口号,赢得了当地中药材种植者的热烈掌声。
3天的时间里,科技列车丹东行的专家在丹东市内、东港、宽甸、凤城,围绕科技创新创业、产业创新升级、科技惠及民生、科学普及宣传4个板块的活动内容,重点开展广场集中科普宣传活动,政策解读与宣讲报告会,优秀科技特派员巡讲报告会,科技特派员创业对接会,农业专家服务队深入乡村服务,工业专家服务队深入企业服务,医疗义诊与专业技术讲座,科普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农村科普公益电影放映等近150场服务活动,丹东各领域迅速掀起科技热潮。
丹东市市长石坚表示,科技列车丹东行活动是一场科技的及时雨,是一个引智引技的大舞台,丹东市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全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努力实现新常态下丹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丹东涌动科技潮
5月18日,科技列车丹东行专家团的中科院武汉植物所副研究员王彦昌来到丹东市振安区龙泉村的软枣猕猴桃种植现场,为当地的种植户进行现场指导和答疑。丹东软枣猕猴桃协会秘书长张明瀚带着王彦昌来到了他的种植基地。张明瀚种植的软枣猕猴桃最近遇到了怪问题,果树木藤的根部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腐烂,但一直找不到原因。王彦昌在仔细观看后,将埋住木藤根部的土挖开,确定了不是溃疡病,这让张明瀚松了一口气。王彦昌觉得这可能与气温过低有关,让软枣猕猴桃的木藤“患了感冒”。要想开出“处方”,还要带到实验室再做分析。
作为科技列车丹东行的系列活动之一,国土资源部结合丹东市地质找矿一线的科技问题和需求,组织开展了科技支持辽宁丹东矿集区地质找矿专项活动。由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高平带队,会同国土资源部勘查司,特邀请国务院参事张洪涛、中国工程院院士汤中立等地质专家亲赴丹东凤城白云金矿实地考察,深入了解辽东地区的地质构造和成矿规律,为辽东矿集区地质找矿实现新突破出谋划策。在辽东矿集区找矿突破科技支撑研讨会上,各地质专家就破解丹东危机矿山及老矿山找矿理论问题和技术方法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对指导该地区下一步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科技列车”也让丹东百姓切身体会到和享受到了科技进步带来的实惠。科技列车丹东行活动设置的流动地质博物馆和科普大篷车,让众多市民体验了科技的神奇;在科普展示区内,地质学、声光电学等科学现象展品让市民应接不暇。“科技列车”还驶进学校,为大学生提供“淘宝村”创业项目,讲述创业成功事例,讲解电子商务平台如何与农业发展相结合,激发了大学生们的创业激情;“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和“学习创新方法倡导万众创新”两场精彩的专题报告,更是为丹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智力支持。
“科技列车丹东行”主办方还捐赠了一批科技物资装备。其中,多媒体教室及多媒体设备已进入使用筹备阶段,未来将用于农民实用技能科技培训;3000部科普类、故事类公益电影及《农业科技口袋书》等科普图书也将陆续发往丹东各县(市)区。
点亮经济新引擎
“只有真正了解企业的需求,我们才能对相关材料进行检验、研究,其结果也才能对企业有价值,真正为企业’解渴’。”5月18日,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专家田继丰在金泉磨片厂调研时表示。
田继丰会同金属材料领域专家臧启山、屈伸就企业提出的如何解决磨片材料在热处理过程中韧性差、易断齿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准备把企业提供的样本材料带回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得出具体数据。调研结束后,专家与企业就材料检验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接下来将具体商定框架协议。
同样在5月18日,在科技部农村中心和凤城科技局的见证下,沈阳东大冶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丹东蓝天环保锅炉制造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在环保锅炉制造方面的优势,共同推动环保锅炉在国内的推广。
锅炉产业是凤城市的支柱产业,也是凤城市科技局重点扶持产业,由于当前对锅炉排放要求很高,制约了当地锅炉产业的发展。凤城市科技局局长肖福良表示,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增加整个产业的竞争力,科技创新对凤城锅炉产业的健康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记者了解,这次合作正是在凤城市科技局的协调下,双方在5月17日经过座谈、现场调研和深入讨论几个回合的沟通,最终达成合作意向。
“我建议你们的矿山控制系统在收集数据的基础上开展数据分析。”在东方测控公司,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科技专家孙劲光不仅带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还频频为企业科技人员“支招”,让企业很“受用”。
科技列车专家的辛苦付出也结出了一些成果。5月19日,在科技列车丹东行的旗帜下、在相关领导的见证下,3家丹东企业与中科院相关院所签订了合作意向书。辽宁五一八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丹东鸭绿江磨片制造有限公司、丹东全德高科技包装有限公司,分别就曲轴冲击值、不锈钢回火时效脆性、PVDC多层供给全系全候性高阻隔灭菌包装材料等项目,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和中科院理化研究所达成合作意向。
丹东鸭绿江磨片制造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刘万玉在签约仪式后说:“这次‘科技列车丹东行’活动让企业收获丰厚。以前我们只搞生产,研究不足,专家带来了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很深的见解,让我们很有收获。”
据记者了解,自2004年以来,每年5月举行的科技活动周期间,科技列车都要开往老、少、边、穷地区,普及科技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至今已经成功举办11届。科技列车所到之处帮助农民提高了生产技能,帮助群众改善了健康状况,帮助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和喜爱,成为科技惠民和服务基层的一项品牌性科技活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2015.5.25 A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