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 在民间曾有牡丹不愿在寒冬开花而被武则天从长安“贬”到洛阳的传说,在现实中“国色天香”的牡丹只能在4月份开花也成为很多爱花人的遗憾。现在这个有千年历史的遗憾被青岛农业大学的郑国生教授破解了,记者昨天从青岛农业大学了解到,郑国生教授的“牡丹催花的生物学基础与技术研究”课题已通过专家组鉴定,这个课题通过提前结束牡丹休眠期的方式,让牡丹可以在一年中的任意时间开花。
准确测定牡丹休眠期
“我做这项研究已经有11年了”,青岛农业大学郑国生教授告诉记者, 牡丹是原产我国的传统名花,深得世界人民喜爱,其自然花期在每年4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春节观牡丹花已成为一种高雅时尚。我国利用传统技术在冬季催牡丹花已有一千年历史,其技术特点是早起苗、早移栽。比如菏泽地区的花农会提前撒下牡丹苗,然后将苗运到南方的广州等地催花。这种传统方法往往造成牡丹不开花、有花无叶、有叶无花、花小叶小、花期短、成花率低。有的暖冬年份成花率低于50%,给花农带来惨重损失,成为制约牡丹产业发展的关键难题。
面对这种技术难题,郑国生教授通过一次次的实验,准确测算出牡丹的冬季休眠期为35天左右,也就是说,只要保持0-5度的低温有35天时间,牡丹就能完成整个休眠期,这个时候再通过各种栽培手段解除休眠“叫醒”牡丹,就可以大大提高牡丹的开花率了。
11月15日,郑教授的成果通过了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学院知名教授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的鉴定。专家组认为,“该项目通过牡丹休眠机理的研究,摸索出不同品种解除休眠的低温需冷量,以及配套的栽培实用技术。冬季催花成花率在90%以上,生产出的成品花花繁叶茂、植株健壮,显著提高了牡丹花的观赏价值和商品价值。研究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免费推广“催花”技术
记者了解到,郑国生教授的研究成果已经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目前洛阳等地的花农已开始建设郑教授建议的冷库,用来创造牡丹休眠期的恒定低温。在菏泽等地,郑教授也通过讲座、到田地亲自指导等手段,在花农中免费推广自己的新型技术。
“很多花农还是比较固执,他们宁愿用传统的运到广州催花的方法,也不愿进行新尝试。”郑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全国每年会催花150-200万盆牡丹,这项新技术推广后,可以大大节约花农的成本。在成果通过鉴定后,他将通过开展讲座和寻求政府支持等方法,让这项技术运用到实际当中,给花农带来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