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讲师”地头传授咋用农药
青农大“绿之益”实践团向栖霞16个村子3000余人讲解农药安全使用知识
近日,烟台栖霞臧家庄镇、桃村镇等田间地头、果园里出现了12位“免费讲师”,帮着指出农民使用农药过程中的“误区”,这12位“讲师”来自青岛农业大学“绿之益”实践团,通过开展5次科普知识宣讲、播放5次宣传视频、发放并收回有效调查问卷400余份、张贴宣传海报600余张、发放宣传单页上千份,向5个镇16个村子3000余人宣传农药安全使用知识。
到16个村子指导用药
戴着小红帽、身穿绿T恤,碰到人就讲农药安全使用知识,近日,在烟台栖霞臧家庄镇、桃村镇等的田间地头、果园里出现了这样一个团队,他们是青岛农业大学的“绿之益”实践团。从7月18日开始,实践团12位队员先后到栖霞五个乡镇共计16个村子的田间地头上,采用“一对一”的交流方式向村民讲解农药使用知识,被村里的年轻人称为“免费讲师”。
“栖霞果树比较多,大雨过后病虫害极易发生,正确用药能以尽量少的用量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绿之益”实践团队长郑德茂站在地头上向一位大叔讲解着农药使用知识,在实践团下乡前,12位队员接受过专业知识培训,讲起来头头是道。“很多村民凭经验随意增减农药浓度配比,一遍药打下去作用不大就接着打第二遍,如此恶性循环,会造成严重后果,我们就想着结合自身专业,引导农民对症下药、适时用药、合理配药、科学施药,掌握正确的施药方法,合理安全使用农药。”队员蔡金勇介绍。
挨家挨户发千份宣传材料
“我们用了最笨的办法,挨家挨户发宣传单页,还在人们纳凉的地方张贴科普知识宣传海报,村里的宣传栏、公告栏里也都有张贴。”队员李建成介绍,逐村逐户上门宣讲进展挺顺利,共发放宣传单页1000余份,张贴海报600余张。除了发海报和宣传单页,12位“免费讲师 ”还在农药销售点举行5次宣讲会,并播放相关视频5次,围绕施药前准备,施药时注意事项,施药后对器械清洗、废弃物处理,药剂储藏等方面进行讲解,还针对农药使用及废物回收、施药防护等方面展开问卷调查,发放并收回有效调查问卷 400余份。
“通过知识宣讲、技术培训、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还有与农药经销商和种植户交流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郑茂德介绍,重复 、多次喷洒农药,盲目轻信宣传购买农药,喷洒农药方式不当等情况确实存在,用药时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老人的环保意识不强 ,把药瓶子乱丢。“我们在果园里、池塘边都张贴了具有警示性标语的宣传海报,希望能时刻提醒村民爱护环境,保护自我,正确用药。”郑德茂介绍,据粗略估计有3000余人从活动中受益。
组织3场“接地气”文艺演出
除了宣讲农药安全使用知识,“绿之益”实践团的队员们还准备了村民们喜欢的文艺节目组织文艺演出,做到科技文艺齐下乡。“我们准备的节目以歌舞为主,选的歌曲也都是经典老歌,像《走向复兴》、《精忠报国》。”郑德茂介绍,也有年轻人比较喜欢的广场舞表演《小苹果》,演出现场很热闹。
青农大“绿之益 ”社团成立于2012年7月,两年来围绕“调查农产品的安全、农药合理使用与农药废弃物处理”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今年作为青农大国家级重点团队出征,由108人组成9支小分队,分别在青岛、烟台、潍坊、淄博、滨州、济南、德州、临沂、济宁实践,目前共发放农民农药使用情况调查问卷1019张、分发安全使用农药科普知识宣传单页4000余张、张贴相关海报3000余张、播放农药科普知识宣传视频10余次、举行农药科普知识宣讲会20余场、举行“科技•文艺”下乡演出6场。
文/图 记者 焦红红 本报通讯员 李傲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