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徒步调研300多公里海岸线、节假日走进乡村小学海洋科普支教、空闲时把海洋大篷车开进各中小学、海滩清洁日联合全国各城市志愿者清理海滩……在青岛高校界的志愿者团队里,“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青岛农业大学服务社一直颇有名气。这支2012年4月份由青农大大学生自发成立的社团,凭借连续3年来对青岛沿海一线的忠诚“护卫”,不仅捧回了首届中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上个月更受邀参加了第五届东亚海洋大会,前社长初腾飞作为中国青年领袖代表,与来自韩国、日本、新加坡、越南等10国的青年代表一起,参加了大会青年论坛,在这一国际舞台上,讲述青岛学生义务担当海湾“护卫队”的志愿故事。
暑假最热天给海水做“体检”
说起“蓝丝带”,很多大学生志愿者首先想起的是他们测绘青岛海岸线环保地图行动,2014年暑假,“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青岛农业大学服务社的这一行动,让他们在岛城志愿服务界一举成名。 “青岛作为一个国际海滨城市,美丽的海岸线是最为核心的旅游资源,而随着游客的增多,对沿海海洋生态也会造成危害,我们就想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沿青岛800多公里的海岸线进行徒步环保调查,绘制青岛海岸线环保地图。”前社长初腾飞说,去年暑假最热的时候,他们服务社的32名学生们开始了长达20多天的“丈量”海岸线之旅。
从2014年7月23日开始,“蓝丝带”志愿调查服务队先后徒步胶州湾、丁字湾 、鳌山湾、董家口、灵山湾、浮山湾、太平湾、青岛湾、海西湾等17处重点海域。通过实地调查、录像摄影、问卷调查、取样调查等方式,获得了青岛现阶段海岸线生态方面的一手资料。为了获得近海海域水质状况,海岸调查队队员对17个海域进行海水检测,平均每公里至少检测一次,合计进行了213次水质检测。不管是海岸线崎岖的红岛、鳌山湾,还是赶上大雨天气,海浪汹涌的仰口,水质检测都不曾略过。
采集数据报送国家环保部
一群大学生只能依靠公交车、徒步等方式,走完选好的17处重点海域,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最辛苦的是去青岛西海岸新区做调查,先从城阳坐车到天泰体育场,然后转隧道车到薛家岛枢纽站,再从枢纽站到海边,路途远加上等车的时间,光去就用了足足3个半小时。 ”早上5点钟,从位于城阳的学校出发,倒四五次公交车到目标海域,然后顶着大日头做实地调查、录像摄影、问卷调查、取样调查,饿了就啃面包渴了喝矿泉水,常常是晚上八九点才回到学校,这就是这30多名学生每天的日程。因为回来的路上太累,不少志愿者在车上站着都能睡着。
初腾飞说,暑假20多天他们只走完了200多公里的海岸线,开学之后利用周末又徒步了100多公里,最终完成了17处重点海域的数据调查。现场资料收集只是第一步,整个服务社集合了植物、海洋、建筑工程、经管、人文各个领域的学生,还有来自各学院的专家,“蓝丝带”的志愿者们利用采集的各种素材,采用两种数据记录卡进行了调查,最终这些由志愿者们“用脚丈量”出来的17个海域的数据,被录入到青岛海岸带海洋垃圾调查信息平台的数据库中,有关数据还被报送至国家环保部海洋垃圾信息采集机构。
5所中小学开展“自然学堂”
“从服务社成立到现在,我们一直坚持在做海洋科普大篷车活动,这是与环保局、水族馆一起合作的项目,除了在校内做各种海洋科普宣传,还走进城阳的各大中小学。 ”据“蓝丝带”现任副社长杜欣欣介绍,比起海岸线调研这种的暑期实践活动,他们一直在坚持的还有海洋科普活动,服务社组建了“海之子——海洋科普宣教队”,每周四下午在青岛4所小学、1所中学开展“自然学堂”,让中小学生们关注海洋,践行环保。
为了圆山区儿童的海洋梦,今年暑假,初腾飞还带着志愿者前往枣庄等地开展海洋科普活动,为山区儿童募集服装1473件,并在当地建设了“蔚蓝书屋”。从7月27日开始到8月5日,一共10多天的时间,支教队给孩子们带来包括海洋生物、海洋军事、海洋权益、海洋绘画、《呵护蔚蓝》手语等趣味横生的海洋科普课。志愿者们还记得,他们即将离开时,一个回族小女孩一直追问:“你们下次什么时候来给我们上课呀,寒假还会来吗,我会想你的! ”在炎炎夏日,虽然志愿者汗水经常湿透了全身,但是孩子们的一句“辛苦了”瞬间让大家体会到幸福的感觉。
带动近两万人次清洁海滩
“从2013年开始,我们服务社的社员就达到了数百人,现在社员有三四百人,骨干社员三四十人。 ”杜欣欣介绍,他们服务社主要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保护海洋环境,宣传贯彻海洋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在过去的3年时间里,协会的志愿者结合专业知识开展了一系列以“海洋科普、清洁海滩和环境调查”等为主题的海洋环保宣教、调研等公益活动,每年的海洋日及净滩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海洋保护宣传活动。在这些志愿者们的努力下,累计有1.65万人次志愿者和爱心市民参加了他们发起的 “爱我生命之源海滩清洁和海底垃圾打捞活动”。
与一般的海滩清洁活动不同,“蓝丝带”每次定期不定期的垃圾收集背后,都会进行精准地称量、统计,统计之后的数据,直接发送到国内外的官方环保机构,为制定下一步的环保计划提供素材。针对他们之前调研时受破坏比较严重的海域,这支大学生海滩“护卫队”一直坚持定点定期清理,保证海滩的清洁和健康。
新闻延伸
岛城“蓝色力量”走出国门发声
这支从青岛走出的志愿者项目,经过高校团委、青岛市团委、山东省团委的层层申报筛选,最终从19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于去年年底进入了全国青年志愿项目500强,并最终获得了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他们撰写的调研报告也荣获了第十四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和全国三等奖,蓝丝带“青岛市青少年自然学堂”项目荣获山东省首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初腾飞本人也荣获第九届山东省志愿服务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上个月月底,第五届东亚海洋大会在越南岘港市举行,其中的青年论坛部分以“规划我们想要的未来,青年领袖为2015年后海洋工作努力”为主题,召集了东亚海洋地区的柬埔寨、中国、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韩国、新加坡、东帝汶、日本、朝鲜、越南11个国家的青年领袖参加,由国家海洋局举荐,受东亚海洋大会组委会邀请,青农大“蓝丝带”志愿者初腾飞作为中国代表参加了这一论坛。在论坛上,他以 “青年在持续发展道路中承担的角色”为题,分享了远在青岛的“蓝丝带”海滩“护卫队”故事,让这一来自岛城大学里的 “蓝色力量”,走出国门发出自己的“护蓝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