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们特别约请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青岛综合试验站站长—孙娟博士为我们开讲生态草牧业在我省的发展路径和未来计划。"---山东畜牧网刊前语。
什么是“草牧业”?相信多数读者第一眼看到题目就会这样的疑问。“草牧业就是草食畜牧业的简称”,这是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会长在2015年1月10日的内蒙古草产业发展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给出的解释。据卢会长介绍,“草牧业”一词是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与草业院士和专家团座谈的时候首次提出的概念,卢会长就是当时参加座谈的6位专家之一。据卢会长介绍,汪副总理在座谈会上建议将“发展草牧业”列入2015年中央1号文件中。因此,2015年2月1日,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第一条就提出,要“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在中央1号文件中提出发展草牧业。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提出了“启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的计划,中央财政每年安排5.25亿元建设50万亩,使我国的苜蓿种植面积达到历史新高,正如《人民日报》所说,“苜蓿正酝酿一场产业革命”(高云才,2014)。其实,更可以说,草产业的发展已经过“春天”邻近“夏天”了。在这样的重要时期,山东省2015年将会大力发展草产业以满足全省“草牧业”发展的需求。
山东是草食畜牧业大省,2013年,全省牛存栏达500万头,牛出栏443.41万头,牛肉产量67.90万吨,牛肉产量占全省肉类比重8.90%、占全国的10.09%,居全国第三位;全省肉羊存栏2158.05万只,出栏2967.34万只,羊肉产量33.69万吨,羊肉产量占全省肉类比重4.41%、占全国的8.26%、居全国第三位,是农区养羊第一大省。然而,一直以来,这样发达的畜牧业并没有强有力的草产业作作为支撑,牛羊养殖以秸秆畜牧业为主流,显然这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高品质草食畜产品的需求,形成了优质饲草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
一、苜蓿的种植与供需现状
紫花苜蓿是优质的多年生豆科牧草,被誉为“牧草之王”,用于生产优质草产品。山东省一直关注苜蓿产业发展,尤其是自国家2012年启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计划方案以来,积极争取资助,2014年获得了1.8万亩的资助,每亩资助金额600元。东营、滨州、聊城、枣庄等6个示范基地接受了资助,推动了苜蓿产业的发展。据省畜牧总站副站长翟桂玉博士介绍,山东全省苜蓿种植面积为39万亩,主要分布在黄河三角洲、鲁西北、鲁西南等区域。其中,黄河三角洲优势产区的滨州、东营两市苜蓿种植面积为17万亩。截至2014年底,全省大小苜蓿加工企业10家,加工能力29万吨,但进入流通市场的苜蓿草产品在3万吨左右,苜蓿进口量达10万吨左右。
二、 全省青贮玉米种植与供需现状
青贮玉米是鉴于农业生产习惯对用于饲料的玉米的统称。包括全株青贮玉米、青饲玉米。其中全株青贮玉米是指在玉米蜡熟期将带穗的整株玉米进行轧碎青贮,通过微生物厌氧发酵和化学作用,在密闭无氧条件下制成的一种适口性好、消化率高和营养丰富的饲料;青饲玉米是指专门在新鲜时期饲喂的玉米,包括直接以营养生长为主不结籽实的鲜饲玉米和掰除糯玉米后余下的鲜株部分,直接饲喂家畜。据统计,山东省的青饲、全株青贮玉米种植面积约90万亩,产量约360万吨;青贮玉米秸秆约2825万吨。这几种类型的青贮玉米饲料主要用于奶牛,少部分用于肉牛肉羊。目前山东省的玉米秸秆青贮占主导地位,而青饲、全株青贮玉米仅占12.7%。
各类草食家畜的青贮玉米需求量。500万头存栏牛中,奶牛125万头,每头牛年平均约8吨青贮玉米,共需要1000万吨;肉牛375万头,每头牛年需青贮玉米约4吨计算,共需1500万吨;肉羊存栏2158.05万只,每头羊每年需0.8吨青贮玉米计算,共需1726.44万吨。全省奶牛肉牛肉羊每年共需青贮玉米4226.44万吨,而目前仅有360万吨,还达不到需求量的10%,缺口达到3866.44万吨。目前,这些缺口均由秸秆替代,其中玉米秸秆约2825万吨,其余的1041.44万吨为其他作物秸秆。
然而,青贮玉米和秸秆对草食家畜生产效益究竟如何呢?首先,从奶牛上看,有研究报道,全株青贮玉米替代秸秆饲喂奶牛,可以使产奶量增加8.54kg/d·头,乳脂率提高0.35%,增效27.02元/头。全省125万头奶牛可以直接增加经济效益3377.5万元。从肉牛上看,饲喂全株青贮玉米比秸秆青贮玉米平均每头多获利194.88元,每千克增重费用降低0.59元。全省375万头肉牛可以直接增加经济效益7.31亿元。因此,若全省的奶牛肉牛均能使用全株青贮玉米养殖可直接增效近8亿元。生产这些青贮玉米需要增加535万亩的全株青贮玉米种植面积。
三、山东省的发展草牧业的计划
山东省现在拥有两个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分别是青岛农业大学承建的青岛综合试验站和山东省农科院承建的东营综合试验站。十二五以来两个试验站大力推进了山东牧草产业的发展,培训了技术人员和农户10000人次以上,技术服务过100次,建设了示范基地12处,辐射带动了青贮玉米和苜蓿几十万亩,且多次向省里递交牧草产业发展建议,大力推动了山东省牧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2014年青岛综合试验站在国家体系岗位科学家的协助下,完成了苜蓿雨季青贮的试验效果很好,解决了黄淮海雨季苜蓿青贮的难题,备受关注。
2015年,在国家大力资助发展“草牧业”之际,我省也表现出了发展苜蓿、青贮玉米等饲草产业的重大决心。这可以在山东省2015年“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指南中找到答案,该指南列出的13个重大项目中有两项是关于饲草的,分别是“(二)粮-经-饲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建立与示范”和“(三)青贮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其中,“粮-经-饲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建立与示范”项目将围绕我省小麦、玉米、花生等主要粮经作物,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新型模式研究,着力解决粮油争地、种养协调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在保障粮食产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实现小麦、玉米、花生周年种植,并构建玉米秸秆及花生茎蔓养殖牛羊高效生态模式,初步建立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的技术路径,为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探索新模式、开辟新途径。“青贮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将针对适宜我省不同生态功能区的青贮玉米品种,建立品种与农艺措施相互适应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制或优化改进适合青贮玉米各个生产环节的农业装备机械,开展青贮相关技术研究,实现青贮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和青贮技术的高质高效化;研究适宜青贮玉米生产的菜饲一年多熟农作模式,初步构建“青贮玉米-青贮玉米-冬季蔬菜”一年三熟种植制度。
这两个项目的实施将会大力促进山东草牧业的发展,也给广大牧草种植户和草食畜养殖户带来了福音。作为一名草业教研与技术推广工作者,笔者倍感欣慰。
综上所述,经过了六十多年的发展,对“草食畜产品安全”和“生产环境安全”双重安全高度重视的环境友好型草牧业将会登上畜牧业发展的舞台,“粮-经-饲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建立与示范”的设立充分体现了这一发展目标。因此,那些为了追求效益而不惜破坏和污染环境、添加违禁添加剂的畜牧业发展方式已经不再被接受,尤其是山东这样发达的畜牧业大省,更将注重草牧业发展的生态文明内涵。2015年将是生态草牧业发展的开端之年,希望广大种植户和草食家畜养殖户抓住这样的机遇,种植出自己都敢吃的草、生产出自己都敢吃的牛羊肉和牛奶,到那个时候就真正实现了草牧业的生态文明。
《齐鲁牧业报》第10版 草与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