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8岁”的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协会,将离开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农业大学的“婆家”,“改嫁”到青岛农业大学!昨日,记者从青岛农业大学获悉,在刚刚结束的第14届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研讨会暨田间试验机械展览会上,拥有10个国家分会、130多个国家会员的世界性非盈利性组织——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协会,将把总部由俄罗斯迁至青岛。
“洋农机”来青“秀身段”
“从国外运来的机械,院士亲自操作,好多专家带着自己的研究生,从全国各地赶过来开眼界。 ”昨日,在位于青岛农业大学的田间试验机械展览会上,来自美国、德国、奥地利的近30台世界最先进农机,引起了在场专家和学生的关注。青农大周维维老师告诉记者,从花生收获机到小麦播种机,到场的30多台农机总价值千万元,不少都是由国外知名机械公司带来的,每台都是当下国际最先进的产品。
全球顶级“农机秀”不仅吸引了驻青高校的专业学生,更引来了世界11个国家和地区的育种及田间机械化领域的300多位专家学者,其中不少还带来了自己的研究生队伍,特地来青岛“开眼界”。说起当天的感受,周维维显得很兴奋,她告诉记者:“来自中国工程院的汪懋华和罗锡文两位院士,还在现场给学生们做了操作演示,当天的学生真是赚到了。 ”更让到场的学生们觉得超值的是,两位院士还给他们上了一堂现场 “农机”课。
“土农机”引来“洋媳妇”
“这次的会议还决定把协会的总部,由俄罗斯迁到我们青农大,这个消息真是太让人激动了。”据工作人员介绍,虽然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协会成立于1964年,但中国加入的时间也不过18年,而就是在18年的时间里,由青岛本土专家研究出来的“土农机”,却成功获得了这一国际组织的青睐。 “从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协会中国分会成立,我们学校的尚书旗教授就开始为协会工作,2008年正式当选为主席,成了协会中首位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中国人,也因为这一层关系,我们青农大进入了这一国际组织的视野。 ”
据这名工作人员介绍,作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农机推广功勋人物”称号获得者,学校机电工程学院的尚书旗教授,开始带领中国分会以青岛农业大学为核心,建立各层次的研究团队,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区域机械研发,短短几年时间不仅完成了多项国家课题,还设计出了两垄四行花生联合收获机等多台国际一流水准的农机。“为方便工作的开展,以往协会总部多设在主席所在国家,这次协会决定把总部由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农业大学,改迁到青岛农业大学。 ”
相关链接
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协会
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协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 onMechanization of FieldExperiments简称IAMFE)成立于1964年,为世界性非盈利性组织。目前该协会在全世界已有10个国家分会,并与130多个国家建立了联系。该协会自成立以来每4年召开一次全球性的国际学术交流会暨田间育种试验机具、种子检测仪器和加工设备展览会,交流田间育种试验及种子检测加工等方面的新设备、新技术、新经验及研究成果等。48年来,协会(IAMFE)先后成功举办了13届国际学术会议与机械装备展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