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媒体报道

人民网:青岛农大揭牌取消庆典开展救灾捐款

时间:2008-05-19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青岛5月18日电 (宋学春 陈太安) 今天,青岛农业大学揭牌仪式悄然进行。没有礼炮、没有盛大的文艺晚会,一切都在平静中进行。

  这一天本是该校师生翘首以待的喜庆日子。2007年3月,经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该校由莱阳农学院更名为青岛农业大学,实现了由单科性学院向多科性大学的根本性转变,这是全校师生的期待和梦想,可以说是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为了这一天,全校师生已进行了一年的精心筹备,设计了一系列庆典项目,精心排练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准备好好庆祝一历史性的时刻。

  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该校党委迅速作出决定,取消原定的揭牌庆典,缩小规模,简化程序,减少内容,淡化氛围,停止主题文艺晚会等一切娱乐项目。只进行简单、简朴的揭牌仪式。与此同时,学校号召全校师生迅速开展向灾区捐款捐物献爱心活动。响应学校号召,全校师生立即行动起来,将更名揭牌的喜悦之情转化为向地震灾区献爱心的实际行动。校党委书记周学宝表示,尽管更名揭牌是学校的一件大事、喜事,但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灾难,全校师生员工更应把揭牌的喜悦变为支援地震灾区的实际行动,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人人向灾区人民献出一片爱心。

  全校上下从学校领导到普通师生,从退休的老教师、老干部到学校的临时工作人员,全都踊跃参与到了为灾区人民捐款献爱心的活动中。该校学生仅一下午时间就捐款3万多元,在胶济铁路4.28特大事故中见义勇为的陈文龙、郝灿琨两位同学闻知消息,当即将媒体奖励的1000元奖金全部捐献出来。资源与环境学院的王凯荣教授在看到灾情的第一时间就捐款5000元。截至目前,全校捐款已达40多万元。

  青岛农业大学(原莱阳农学院)创建于1951年。2007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更名为青岛农业大学,办学地点也由莱阳迁移到青岛。建校以来,学校已为社会输送了43000多名毕业生,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农科为优势和特色,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在教育部2007年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学校现设有20个教学院部,另设继续教育学院、中加商务学院和海都学院(独立学院)。拥有53个本科专业,31个硕士点,9个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泰山学者”岗位,1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24000多人,在校研究生886人,成人教育在籍学生8000多人。目前,共有专任教师1165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166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239人;有“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山东省教学名师4人,博士生导师21人。

  经过近60年的建设和发展,青岛农业大学在动植物育种与良种繁育、作物栽培、果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农业机械、植物病理、农药学、传播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农业资源与环境、农村经济学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学科优势,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已与美国康乃尔大学等15个国家的5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实验室共建、科研合作、师资培训、学生交流等方面的合作。

  据了解,早在上世纪70年代,该校就首创了我国北方小麦大面积亩产超千斤栽培理论和技术;80年代,首创我国夏玉米大面积亩产超千斤栽培理论与技术;90年代,首创我国旱地小麦大面积亩产超千斤和夏花生大面积亩产超800斤栽培理论与技术。

  该校在世界上利用仿生技术首次人工模拟合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用杀菌剂,为打破“绿色壁垒”,促进农产品出口创汇提供了保障。在体细胞克隆牛技术研究上连续突破多项世界级难题,使我国动物克隆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进行了丛枝菌根研究,使农业生产摆脱化肥、农药成为可能,填补了多项国家空白。

  “十五”以来,学校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9项;立项建设了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849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05项,省部级课题380多项,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50多项,获得发明、实用新型专利30多项。近几年来,学校向社会转让了大量实用科技成果,其中转让金额在百万元以上的大型科技成果6项。在教育部2002年公布的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让实际收入排名中,该校列第34位,位列山东省高校第一位。

  校长李宝笃表示,新的发展时期,学校将朝着“建设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突出、整体办学水平较高、在国内同类大学中有较大影响的多科性大学”的目标继续发展。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以质量求发展;着力提高学科水平,以特色求发展;着力提高科技服务贡献度,以贡献求发展;着力提高管理水平,以管理求发展;着力保持学校稳定,以和谐求发展。按照“五个着力”的要求,以内涵发展为核心,走特色办学的道路,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走开放办学的道路,走民主办学的道路,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道路,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推动学校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作者:宋学春 陈太安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