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媒体报道

青岛早报:岛城里有群“小”学生

时间:2018-09-12 来源:青岛早报

15岁的魏梦雪成为青岛农业大学最小新生 记者探访大学低龄学生群体

4岁上一年级,15岁考入大学,自幼贪玩却保持着优异的学习成绩。记者昨天获悉,河南的魏梦雪成为青岛农业大学的最小新生。近年来,有不少像魏梦雪一样的“小”大学生走进大学校门,他们有的已经考研,有的已离开校园参加工作。如今,这群当年大学校园里的“小”学生生活得怎么样?

15岁少女迈入大学校园

1米72的个头、挺直的腰板、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初见魏梦雪,很难相信她只有15岁。记者初次见到魏梦雪时,她正和同学一起在青农大的校园里参加军训。10天前,魏梦雪在母亲陪伴下来到青农大完成签到、入住等流程。在一群哥哥姐姐面前,她没有表现出丝毫羞涩,报到头天就将班里的3个女生宿舍逛遍。当时同学们还不知道,魏梦雪只有15岁,9月底,她将迎来16岁生日。

魏梦雪户籍河南,在威海荣成市出生并长大,今年以理科495分的成绩被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录取。她的父亲是船员,每月最多回家一次,母亲在家中做些零活,家中还有一个弟弟正上初中。父亲常年不在家,母亲除了忙家务,还要照顾年幼的弟弟,所以4岁时魏梦雪就早早上了小学,也因为家庭的原因,小姑娘比同龄人成熟得要早。

天性爱玩学习从未落后

天性爱玩、调皮捣蛋,这是魏梦雪给自己贴的标签。“从小我就特别调皮。”魏梦雪说,从记事起,她就跟邻里小伙伴各处疯玩。 11岁时,古灵精怪的魏梦雪骑着摩托车在村中游荡,一个夏天下来摔得几乎全身都是伤疤。“我继承了爸爸胆大的性格。”魏梦雪说,她和父亲性格特别像,父亲十六七岁便当了船员,从小教导她不要太羞涩,要大胆些。

尽管爱玩,但魏梦雪的学习并未落下,尤其是数学,始终保持班内前10名。“我觉得学习的秘诀就是上课好好听讲。”魏梦雪说,上课时她都会聚精会神听老师讲课,当堂掌握知识点。魏梦雪有些不好意思地低头告诉记者,由于贪玩,自己经常因为不完成作业而受到老师责罚。

初二时,母亲要为魏梦雪安排补习班,魏梦雪据理力争却“败阵”,只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数学。然而,参加补习班一个月,魏梦雪的数学成绩未升反降。魏梦雪告诉母亲,补习班耽误了自己玩的时间,反而影响了学习,母亲只好作罢。这是魏梦雪唯一一次上补习班。

因为年龄小苦恼也不少

“由于年龄太小,上学时我比同龄人多了很多麻烦。”魏梦雪说,高考需要身份证,别的同学大都18岁时就办了,自己只得单独去办;大学舍友报名考驾驶证,自己只能羡慕;一旦别人知道自己的真实年龄,总会提出各种问题;每每做稍有难度的事,经常引来质疑的目光。

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高中时起,魏梦雪就在同学面前将年龄说大两岁,希望周围人能“平等”看待自己,可每次都很快就“暴露”了。刚入大学时,魏梦雪照旧说自己和同学同龄,可一次开会时,同学无意中看见了她的身份证号,在一阵惊呼声中,她的实际年龄再次传开了。

“现在同学们特别照顾我。 ”魏梦雪说,每次打扫卫生,同学们都会把最轻的活留给她,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各种嘘寒问暖,尤其在宿舍里,自己简直成了舍友们的“小宝贝”。对于未来,魏梦雪坦言还未有太多规划,但肯定会继续考研。

故事

那些年出现的“小”大学生

2009年中国海洋大学:

20多名大一新生只有16岁

2009年9月12日是中国海洋大学新生报到第一天,在海大浮山校区近千名报到的新生中,20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束冰玉显得格外娇小,来自安徽六安的她只有16岁。

束冰玉的母亲是小学老师,父亲是中学老师。小时候,她的家就在农村小学校园里,在没上学前,跟她玩的伙伴都是一二年级的学生,5周岁时妈妈就让她上一年级了。“我忙着上课也没时间带她,就让她跟着上课。”束冰玉的妈妈告诉记者,本来只想让她试试,结果发现她的学习完全跟得上,而且成绩还不错。

读完四年级时,束冰玉父母调动到城镇学校,不放心把她一人留在农村,给她办了转学。结果转学时碰到难题,冰玉原本读的小学是5年制,而城镇小学是6年制,最终只好从4年级跳到6年级。束冰玉说,小学六年级时自己的成绩是最差的,还好尽管她年纪小,但性格好强,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成绩很快赶了上来,进初中后年龄就不再是成绩的绊脚石了。

当年,中国海洋大学录取了20多名16岁的学生,这些低龄大学生所学专业大部分是理科,包括化学、海洋科学以及工程类专业。

2014年青岛农业大学:

15岁菏泽女孩成最小新生

4岁上学,上学前能背几十首古诗,从小学到高中,她在班里的成绩名次没跌出过前10名。虽然只有15岁,却有着1.7米的身高,洗衣、打扫卫生从来都是自己干。2014年,菏泽巨野15岁女孩张琪以理科550分的成绩被青岛农业大学植物生产专业录取,成为该校当年最小新生。

张琪的母亲董女士说,她和丈夫因工作忙,女儿从小跟着姥姥和小姨一起生活,两岁半上幼儿园,4岁就上小学。张琪从小就对古诗感兴趣,记忆力也强,上学前就能背诵几十首古诗。正是看到女儿超强的学习能力,夫妻俩才放心让只有4岁的她提前入学。

“从小学到初中,女儿的成绩一直很好。”董女士说,到了高中,为了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张琪到异地求学,小小年纪就得住校。即使这样,她在班里的成绩也没跌出过前10名。可能是年龄小的缘故,高考发挥有些失常,张琪只考了550分,对此她很不满意。 “本来想复读一年,可担心课程明年会有变化,还是填报了志愿。 ”张琪说,父母担心她年纪小,不愿她离家太远,于是就选择到青岛求学。

15岁的张琪看起来比同龄人要成熟得多。“因为有高中住校的经历,对于以后的大学生活我并不太担心。”张琪说,“但因为我比其他同学年龄都要小,最担心的是和大学同学的交往能力不足。 ”

2015年青岛科技大学:

报到日来了3个“00后”

2015年,青科大新生报到现场一下子来了3名“00后”,3人都只有15岁。其中,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新生杨星瑶来自黑龙江齐齐哈尔,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没上,直接就上了二年级。 “虽然我年纪比同学小,但其他的没什么区别。 ”杨星瑶自信地说,她学习上从没觉得吃力,高中时班里50人,她的成绩保持在前三名,高考成绩也考得不错:584分,在黑龙江省排在第6680名。

另一名新生刘振元告诉记者,他属于从小比较聪明的那种,小学他跳了两次级,算是只上了两年小学就上初中。在沂南二中上高一的时候,他就是班里的第一名,高二分到实验班之后,成绩也是班里的佼佼者。当年高考,刘振元成绩是567分,从小喜欢实验、喜欢动手的他,最终通过农村专项招生考上了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制药工程专业。

来自聊城市东昌府区的林金剑的跳级经历也是“羡煞旁人”,读完一年级之后,跳过二年级,直接读了三年级,之后又跳过五年级和初一,直接读初二。

回访

毕业后他们选择继续深造

人物一:张琪

 时隔4年,记者再次联系上张琪。“我已经本科毕业了,留校准备二次考研。”与4年前那个害羞的小女孩不同,再次相见张琪显得落落大方,言谈举止很是老成。 “这几天有些浮躁,还有100天就要考研了,面对枯燥的复习资料,心情很难爽起来。”张琪说,她报考的是中国农业大学,专业还是植物生产。“4年前我对这个专业一无所知,是调剂过来的,如今我却深深喜欢上这个专业,喜欢上这里的老师。 ”

谈起4年大学生活,张琪一脸的回味。 “舍友都挺好的,很照顾人,4年都相处得特别好,也教会了我很多。大家一起上课一起吃饭回宿舍,考试前互相督促学习,感谢她们4年的照顾……”提起同学,张琪就说个没完,“也有一些小问题吧,有时候跟不上大家的思维,她们讨论电视剧、衣服的时候插不上嘴,哈哈……”年龄差距也让她和同学们产生了一定“距离”,不过张琪说到这些时很坦然,觉得这都没什么,同龄人在兴趣爱好上也有差异不是?

“母亲想让我考公务员一类的,工作稳定一些;父亲觉得我年龄还小,家里也有这个条件,趁有时间再深造一下。我也觉得考研更适合我。”张琪说,研究生毕业后,她想出国深造,出去见识一下,将来有机会还是回国发展,最好是回到学校,和曾经的老师成为同事就更好了。

人物二:朱叶

上学早、跳过级,2005年,14岁的女孩朱叶被青岛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录取。 “聪明,一点就透;用功,学习非常勤奋;活泼,爱和人交流。 ”提起朱叶,她曾经的班主任许金东连用了几个形容词。朱叶是班里的学习委员,每年都能拿到奖学金,学习成绩自然不用多说。

“她来自农村,家庭比较困难,还有一个弟弟,虽然年龄小,可表现出来的成熟超过其他同学。”虽然多年不见,许金东老师对朱叶仍记忆犹新。上大学期间,朱叶的自理能力很强,边学习边打工,在老师眼里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大人”。

“朱叶留给老师和同学们最深的印象就是勤奋好学。 ”许金东说,从上大学之初,朱叶就决定考研,她的理想是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记得第一次考研,分数通过了,却与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本来可以上其他学校,可朱叶却选择放弃。又经过一年的努力,她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朱叶2014年研究生毕业,听说在北京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 ”许金东说。

人物三:杨思华

2013年8月31日,新生报到的第一天,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迎来年龄最小的新生杨思华。留着弯弯的长发,穿着短裤短衫,看起来有些腼腆,她只有13岁,一脸孩子气,被师哥师姐们亲切地称为“小萌妹”。因为入学之初不愿多说话,同学们对她知之甚少,只知道她4岁时直接上了三年级,3年读完小学,上初中时只有7岁。

上大学后,小杨仍旧保持着一贯的“低调”。 “总体来说,杨思华大一期间的学习成绩不错,还担任班里的宣传委员。 ”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张玉梅副院长说,第一学期,她在班里的成绩是第4名,整个专业700多人中她是109名,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

“大一学期寒假发现,杨思华变化很大。 ”张玉梅说,因为她年龄小,又来自南方,大家担心她生活上一时无法适应,入学以后,学校、同学们都对她特别呵护。可能是性格稍微有些内向,刚来学校,她不太爱说话。可一年后,她完全打破了人们对她“还是个孩子”的印象。由于初中时就住校,上大学后,杨思华生活上完全能自理,和同学们的关系也很融洽,虽然话不多,可时常和舍友开个玩笑。 “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很注重礼节,遇到节假日总会给我发祝贺短信。 ”张玉梅说,除了一脸的稚气未脱外,杨思华和其他同学没有什么不同。 2017年,杨思华如愿考上研究生。

人物四:张炘炀

早报曾报道过的10岁大学生张炘炀,2005年考入天津师范工程学院时,引起社会强烈关注。尽管成绩达到了学校的录取线,但10岁的张炘炀远没有达到一个大学生的标准,记者拿着玩具汽车才调动起他接受采访的兴趣。上大学后,他生活无法自理,父亲辞去工作专门陪他上学。

2007年记者再次采访他时,当年的“明星神童”在学校里的回头率不是很高了,他身上的光环也因为出现成绩不及格而逐渐暗淡。老师说,他的智力拔尖但成绩中游,原因是老师和父亲逼着学成绩就好,不逼的话成绩就会下滑。2008年,他顺利考取北京工业大学的研究生。

延伸

低龄大学生不愿“特殊”

“从接触过这些低龄大学生的老师和同学的反馈来看,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愿意因自己年龄小而被‘特殊化’。”青农大有着多年招生经验的董玉河老师说,所以很多低龄大学新生入学之初选择“沉默”。从近几年学校招收的低龄学生情况来看,他们几乎都能融入大学生活。究其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报纸、网络等使孩子们接触社会的渠道越来越多,甚至家长的教育也在转变,孩子不再像以往那样只知道学习,有更多机会了解、参与社会。

同时,这些低龄大学生多数智力拔尖,或上学早,或跳过级,而且他们中多数初中、高中就已经住校,所以能比较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此外,很小的年龄就能考上大学,一定有过人之处,相应地在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甚至适应能力上也会比较强。不过,每个孩子的智商、适应能力都不一样,家长不能“拔苗助长”,以往也出现过不少 “神童”泯然于众人的现象。


青岛早报:http://epaper.qingdaonews.com/html/qdzb/20180911/qdzb1217727.html

 

 

作者:王涛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