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媒体报道

让山东农机造福天下百姓

时间:2003-02-26 来源:2002.12.24 联合日报

——记莱阳农学院尚书旗教授和他的花生收获机
邵丽英

  秋天的原野,到处弥漫着丰收气息。
  一望无垠的花生田里,一部小四轮拖拉机带动着一台结构精巧的花生收获机欢快地奔忙。身后,墨绿的花生蔓连带着地膜齐刷刷向两边倒伏,又白又肥的荚果层层叠叠映入眼帘,吸引了许多农民驻足观看。一位年纪稍大些的蹲下身挖开花生蔓下松软的泥土,不由得瞪大了眼睛:嘿,神了!这机器收的比人刨的还干净!
  这台花生收获机的发明人就是莱阳农学院工程学院院长、国际田间育种试验机械化学会中国分会副主席尚书旗教授。
  2002年11月30日,在省科技厅组织的“4H-2型花生收获机的研制与应用”鉴定会上,由7位知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属国内外首创,专业性能居国际同类机具领先水平。当有记者问及该机的设计时,鉴定委员会主任、农业部规划研究设计院胡南强研究员脱口而出:“巧妙!巧妙”!
  是什么,使一向以严谨著称的胡南强研究员如此兴奋不已?且听他的分析:
  设计原理非常巧妙。它只用一个部件,就能做到既把花生从土里挖出来,又通过摆动把植株上所带的泥土分离出去,这种把挖掘和分离两大机构溶为一体的结构,在国内外属于首创。
  设计构思非常巧妙。它在挖掘中产生类似于水平筛子的摆动,两组部件摆幅相同,方向相反,恰好把摆动产生的副作用力互相抵消,操纵起来具有极高的稳定性。
  作为国内农机界的权威,胡南强研究员说:我是来学习的,尚书旗教授的发明为老百姓造福了!
  把老百姓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为老百姓造福,这也正是尚书旗搞研究发明的初衷。
  花生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而山东又是花生大省,近年来,山东花生的种植面积每年都在80万公顷以上,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之首。据初步估算,在整个花生生产过程中,收获所用工时占整个过程的三分之一以上,作业成本占整个花生生产成本的二分之一以上。长期以来,由于缺少性能良好、使用可靠的花生收获机,花生的收获一直靠人工完成。研制出科学合理、物美价廉的花生收获机,实现花生收获的机械化作业,是摆在我国农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1998年,尚书旗经过潜心研究后完成了4H—2型花生收获机的图纸设计。在该设计中,他一改国内外已有花生收获机挖掘铲与分离链相配合的方式,大胆地把两者溶为一体,这一出人意料的设计使机具结构简单、机身小巧、制作成本大大降低。看过设计图,原莱阳市花生机械厂(今青岛万农达花生机械有限公司)赵忠海总经理拍案叫绝:我来投资,你以最快的速度搞出样机!
  遇到知音的感觉让尚书旗暖遍全身。这个满身书卷气的学者放下教授架子,一头扎进车间,和工人一起埋头苦干。几个月后,第一台样机如娇嫩的婴儿,在尚书旗慈父般的目光中诞生了。他迫不急待地带着样机赶往花生田,马达响起来,机器动起来,尚书旗的目光中,充满了紧张与期待。但现实竟让人如此地沮丧:挖掘出来的泥土厚厚地卡在栅条上,机器根本不能象预想的那样正常工作。
  在众人的惋惜声中,第一台样机失败了。
  尚书旗定定地看着样机,百思不得其解:理论上明明是完善的,实践中为什么行不通呢?样机静静地趴在地里,象顽劣的孩子 ,挑畔地看着尚书旗:看你怎样对付我?
  尚书旗不服输。经过广泛征求技术人员意见后,他把自己关进书房,对着图纸苦思冥想。一天,他脑中忽然灵光一闪:也许,应该继续修改运动参数和结构参数?对,改!这一改就是一年半时间。期间样机又出了五六台,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尚书旗的研究就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不断深入,他的花生收获机也在无数次的修改与完善中,一步步走向成功。2000年秋天,最后的冲刺阶段来临了。尚书旗和技术人员没日没夜奋战在花生田中,吃在地头,睡在乡间,试验、观察、思考、完善,许多个白天连着夜晚在不知不觉中一晃而过,当本文开关那一幕终于出现时,尚书旗写满疲惫的脸上,阳光灿烂。
  2001年6月,尚书旗的花生收获机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兴奋地把这项极具开发潜力的发明称之为“山东人自己搞出来的有山东特色的发明”。2002年,花生收获机的研究与推广被作为山东省农机管理办公室提出的“十五”规划中“七大创新项目”之一,并被省财政厅作为花生收获机的政府采购机型,短期内,这台简单易操作、价格便宜的花生收获机销出487台,用户反响强烈。
  到目前为止,身为“山东省优秀教师”的尚书旗已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谈及今后的打算,他说,还想继续搞土豆、地瓜等的收获机,一句话,凡是果实埋在地里的农作物,他都想涉足。
  站在收获的季节,尚书旗把目光投向远方,原野,无限宽广。

作者:邵丽英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