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2周年之际,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颁奖大会在京举行。记者从青岛农业大学了解到,该校“智能农机创新团队”顺利入选2015年度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团队代表获邀参加颁奖仪式,与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其他49支团队,共同享受这一荣光时刻。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王晓雨 通讯员 徐颖
6年时间打造创新“梦之队”
记者从学校了解到,“智能农机创新团队”成立于2010年10月,以智能化农机装备研究为主线,构建了学生、教师、校外专家和企业高层次技术人员互通的共享技术平台。团队通过搭建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基地,创立了农业工程类大学生将农机农艺相融合、与机电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机制。
“科技创新一直是我们学院的特色,学院也非常重视这部分工作。尤其是我们院长、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协会主席尚书旗教授,特别重视农机这一全国前沿学科与学生创新教育的结合。 ”青农大机电工程学院团委书记孙晓凤介绍,之前,学院的智能农机创新研发就一直与企业保持着密切联系。从2010年开始,学院决定成立“智能农机创新团队”,把以教师为主的智能农机科研,进一步向学生群体拓展,探索出了一条创新创业和产业紧密对接的“实用型”道路。
除了在科技创新上探索出了新模式外,创新团队还致力于青少年科技知识的传播与科技课堂的设计研发,打造了“小小科学家”公益圈项目,项目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从2012年开始,“智能农机创新团队”进驻城阳区实验二小等小学,利用学校社团时间教授相关课程,依托机电学院这一团队的专业知识和课程体系,城阳区实验中学还设计了为期一个月的科技节,相关项目的学习和比赛,都由青农大学生提供技术支持。
团队学生未毕业就被预订
近年来,“创新团队”各个小组的产品层出不穷,这些从校园里走出的产品不仅受到企业的青睐,更把这支团队一次次送上全国领奖台。团队研发成果在“挑战杯”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银奖1项,山东省金奖3项、银奖1项、铜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百余项奖励。
据悉,每年还不到毕业季,团队里的学生就早早被企业预订了,学生手里往往有好几个工作单位可供挑选。
多年来150个团队获支持
据悉,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是2004年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邓小平同志亲属根据他的遗愿,捐献出他生前全部稿费,委托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共同设立,用于鼓励支持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事业。目前,基金总规模达1.3亿元,覆盖全国200多所高校,5000多所中小学,200多万大中小学生。自2004年至今,已成功评选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共评出包括来自港澳台地区和海外留学生在内的近1000名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在全国范围内遴选支持了150个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
《青岛晚报》 2016年8月23日 今日2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