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东港讯(通讯员 许亮 李晓红)3月14日,在两城镇聚源水产合作社的海蓝水产育苗公司内,员工正在对成功繁育的加拿大扇贝苗种新品进行分类。该苗种是去年公司从美国引进,旨在改善扇贝种质,提高海产品养殖效益。"我们还引进了英国螃蟹及加拿大龙虾,都是海水生长的动物,其味道鲜美、外观美丽、营养价值高。"合作社社长孙加春介绍到,"每只成年英国螃蟹、加拿大龙虾重量分别能达到1公斤、0.5公斤,市场前景十分看好,能极大地提高养殖户的收益。"
两城镇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在加大海洋资源保护及修复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渔业技术科研,加强与水产研究院所及大学的合作,加大资金投入和海洋环境资源的保护,借技术优势助推海洋经济升级转型,突破传统的养殖模式,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保护和修复渔业资源。作为首批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 两城镇的万宝水产集团公司附近海域建有省级西施舌种植资源保护区。"我们定期邀请中国海洋大学的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联合开展科研,并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用海。"万宝水产总公司的总经理张君华介绍道。
该公司依靠科研作为支撑,先后进行了多项养殖技术及养殖品种的更新换代,推动了海水养殖的发展。最早在滩涂养殖螠蛏,并取得规模效益;开展苗种育种的北移,形成近百家育苗场,产业初具规模,苗种销往全省各地及江苏等地。
加强海洋资源的修复,打造海洋牧场。在黄家塘湾投资2400万元建设为期三年的人工鱼礁群,新建了62公顷的人工鱼礁,共建设30个混合单位鱼礁,形成鱼礁规模15.5万空方,保护和修复渔业资源,并结合开展大规模的增殖放流活动,每年在人工鱼礁区及近海增放海参、鲍鱼、对虾、梭子蟹、黑鲪、牙鲆等,实现耕海牧渔,取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加强与大学的合作,形成集产、学、研于一体的产业。聚源水产合作社每年联合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合作,进行品种的改良及新品种的培育工作,驯化出适合本土生长的苗种,提高海水养殖的产业效益。"这儿的近1000立方的水体和完善的饵料生产,科技基础及条件都非常好,非常适合开展水产科研。"一名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正在实习的研究生说,"新品种的驯化很有发展潜力。"
加强技术的推广力度,推动科技兴渔。以科技入户、科技示范户为重点,广泛推行虾、蟹、贝综合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带动周边滩涂养殖及浅海养殖6万余亩,成为日照沿海最大的水产品养殖基地,并实行无公害养殖;组织科技人员进行攻关,先后探索螠蛏、扇贝养殖,并实现育苗、养殖、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以技术为先导,带头引入海参工厂化养殖,并试水海参露天养殖30余亩,收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