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 张涛通讯员 陈太安 刘晓华)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以水为本”。8月8日上午,一场在青岛农业大学举办的关于节水农业的专题学术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的知名专家学者,据了解 ,节水农业专题会议是2012年山东省“泰山学术论坛”20个专题之一,围绕我国现代节水农业理论与新技术、新方法,旱作农业节水技术与实践等方面关键技术进行探讨和交流。
据了解,本次论坛邀请了院士、国家86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长江学者和泰山学者等国内外知名专家,针对农业水利工程、旱地农业及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等节水农业科学相关领域的前沿进展做大会专题报告。同时,参会代表还包括来自全国节水农业研究领域30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130多位学者代表。
据专家介绍,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农业用水资源紧缺矛盾越来越突出。目前,全国农田灌溉面积9.05亿亩,灌溉用水缺口300多亿立方米。根据国家水资源发展规划,未来15年农业可用水量将维持零增长,农业缺水形势日益严峻。
据了解 ,在全国9.05亿亩灌溉面积中,工程设施节水面积仅占44.3% ;在23亿亩农作物播种面积中,农艺节水面积仅占17.4%。我国农业用水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据有关专家测算,通过推广农田节水技术,在灌区小麦和水稻生产上具有节水360亿立方米的潜力,相当于新增灌溉面积8200万亩,按每亩增产300斤粮食计算,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46亿斤。在旱作区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具有260亿立方米的潜力。
同时,通过推广农田节水技术,将灌溉水的粮食生产效率提高0.1公斤/立方米,旱作区每毫米降水的粮食生产效率提高0.1公斤/亩,可增加粮食生产能力1000亿斤以上,相当于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量目标。
据活动负责人介绍,共计6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在两天的时间内,与会专家围绕报告,结合自身的研究和思考,就我国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思路、措施和模式等展开广泛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