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青岛农业大学成立全国首个服务“三农”合作社学院
人民网青岛 3月18日电 (宋学春 陈太安 刘晓华)3月16日,我国首个合作社学院在青岛农业大学揭牌成立,这是我国迄今为止第一个专门培养合作社高级人才的专业教学单位,它的成立填补了我国合作社高等教育的空白,将有力缓解我国合作经济组织“缺知识、少人才”的“成长烦恼”。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与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会长谢华共同为学院揭牌。
合作社是人们自愿联合,通过共同所有和民主管理的企业来满足共同的经济和社会需求的自治组织,包括农业、银行、销售、信贷、能源、工业、保险、渔业、住房、旅游和消费合作社等各类组织。目前,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正在逐步成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小康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危朝安在合作社学院成立仪式上说,目前,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但也存在着缺少懂技术、会经营、会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突出问题。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需要源源不断地培养既懂理论又善实践的高级专门人才,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的成立,正当其时,是实践呼唤的产物,符合农民群众的需要, 填补了我国合作社高等教育的空白。
谢华说,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作为我国第一个合作社学院,要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发挥历史性的作用。
据青岛农业大学校长李宝笃介绍,新成立的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将首先致力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开展合作社教学、合作社培训、合作社科研与合作社国际合作交流工作,为我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合作社专门人才与实务工作者。
合作社学院将同时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实现合作社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培训、科研与国际合作交流相统一。合作社学院既是学校合作社教育的办学单位,也是合作社科研与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的实施部门。
在教学工作上,合作社学院将参考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以学校合作社经济管理和专业技术领域的教学研究人员为主,同时聘请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等国家的合作经济组织专家,整合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和农学学科等方面的资源,并联合有关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合作社组织、高校、科研单位及国际组织等开展全方位的合作社教育。
青岛农业大学在合作经济理论研究、实践教学与培训方面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他们于2005年成立了全国首家国际合作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这是我国第一家由中日共建进行国际合作经济研究的中心。成立以来,在为学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开课进行教学的同时,已为辽宁、山东、湖北、河北、江苏等省开展社会培训6000多人次。另外,日本日中农协组织研究会、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日本青森县农协中央会先后与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分别设立了日中农协组织研究会中国联络处、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青岛)研究培训中心、中日农民合作交流培训基地等机构,共同致力于农民合作组织的研究和建设。
成立大会上,包括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研究员、日本东京农业大学白石正彦教授等20多位国内外合作经济方面专家受聘担任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客座教授。
链接:
◎青岛农业大学始建于1951年,历经莱阳农业学校、莱阳农学院、莱阳农业大学、恢复莱阳农学院等变迁。2000年开始创建青岛校区,办学主体移至青岛,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农业大学”。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和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有效形式。从2004年开始,连续5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做出了明确部署。自去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正在逐步成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小康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目前,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15万多个,加入的农户成员达到2363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8%;带动非成员农户3245万户,占农户总数的13.5%;两类农户合计占农户总数的23.3%。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成员增收幅度比一般农户普遍高出20%~50%。
作者:宋学春 陈太安 刘晓华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