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媒体报道

青岛姑娘扎根新疆干“革命”

时间:2014-08-18 来源: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微信号:MqMsMx)版权文章,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她来自青岛农业大学,是艺术学院的团委书记。她放弃优厚的工作、生活条件来到新疆,在麦盖提援疆不到一年时间里,筹集捐助物品和善款总额100多万元。

期间,她还创建了“情系刀郎,大爱无疆”慈善品牌,筹建了南疆第一所团属音乐艺术学校,筹建南疆第一所生物杀虫剂企业……

何甜说她很喜欢这句话“扎根边疆 干好革命”

 

她名叫何甜,2013年10月,被选派到新疆各地、州、县挂职一年。挂职期满,本可以回到原单位,然而她选择继续留在新疆。

何甜说她一直被这些孩子淳朴又热忱的眼神吸引着

近日,“最后一公里”独家专访了援疆干部何甜,了解她援疆一年来的真实的故事。(文/黄琰 图/本人提供)

何甜说她和这些孩子们是彼此喜欢在一起

 

 

 

南疆见闻触动心灵 开启募捐之旅

2013年10月,在团中央选派的47名援疆干部中,有6名女同志,何甜是其中之一,也走得最远——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上的麦盖提县。

“第一次体验坐34小时汽车,从乌鲁木齐到喀什1588公里,从喀什到麦盖提215公里,在塔克拉玛干大漠边缘像胡杨接受风沙洗礼!”到达的那天,何甜在QQ签名里写道,“我定不会负‘援疆干部’的光荣称号”。

 

 

来到麦盖提后,在短短几个月内,她走遍全县6个乡15所学校。“刚到这里我都惊呆了,有些教室还是上世纪70年代建的,冬天孩子们自己搬煤生炉子、600多个学生穿不上校服,在央塔克乡学校,300多个住宿生没有被子。”看到孩子们的学习条件,何甜很心疼。

但她发现,学校更是缺少教学器材和学习用品、缺少音乐艺术教育条件……

何甜和孩子们在一起

眼前的一切,深深触动了何甜的心。她说:“当时就想,一定要为这里的孩子和乡亲们做些事情。”募捐之旅从此开始。

接二连三地,何甜为学校拉来了赞助,购买了学生宿舍的被褥,又联系爱心企业,募捐了书包和体育用品,还为孩子们制作了统一的校服。

 

在她的努力下,麦盖提的孩子们收到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礼物。“看到他们灿烂的笑容,更坚定了我的信念,我能为孩子们还能做更多。”何甜说。

建音乐学校 传承刀郎文化

麦盖提县是著名的刀郎之乡,当地的学生能歌善舞,但全县至今没有一座真正意义的音乐艺术学校。

“刀郎木卡姆艺术全靠口手相传,如何保护刀郎木卡姆,并使其走出新疆?”这成了何甜经常思考的事情。“当时就萌生了一个想法,建一所音乐培训学校!幸运的是,这一提议很快就得到了麦盖提县记书记的热切回应。”何甜乐着说。

装修中的麦盖提青少年音乐艺术中心

 

“建学校并没有那么容易,资金、校舍、设备、师资力量,从哪儿来?”这些重重难题困扰着何甜。

 

县里将职业中专的旧址划拨出来,让她筹建音乐艺术学校。有了校址只是一个框架,装修、设备、师资力量等填充,又成了一个难题。通过朋友介绍,又有企业出资赞助“刀郎音乐艺术学校”的建立,2014年4月,学校如期动工。

 

 

刀郎音乐的独特魅力,引来八方援手。采访时,何甜还在为筹建资金四处奔波着。为了9月初可以招生,接下来的日子,她要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了。何甜说:“虽然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但想到孩子们淳朴又热忱的眼神,觉得什么困难都不是困难了。”

留在新疆,做更多事!

建好学校之时,也意味着为期一年的援疆之路结束。可对何甜来说,建成学校是援疆的正式开始,她还有很多想法要去实现。

 

何甜申请了延长援疆时间。她说:“希望能带着学生走上‘星光大道’,让更多人了解刀郎文化,了解美丽新疆,支持新疆发展。”

为了筹建学校,今年何甜放弃了考博机会,她说:“考博年年都有,援疆一生就这一次,明年我还会继续考,就报考新疆大学!这样,我就能在新疆多留几年,把音乐学校的事儿一直做下去!”

 

何甜,就像她的名字一样,一个与新疆地名有关的女子,将援疆的事当做甜蜜事业一直快乐地做下去……

 

 

作者:文/黄琰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