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马芳通讯员陈太安刘晓华)“我养了十几年的扇贝,还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扇贝,最大的竟然将近半斤重。”日前,胶南扇贝养殖户葛明军对记者说,他养殖的紫红色扇贝是产于南太平洋的紫扇贝与我国海湾扇贝进行杂交培育出的新品种,目前在国内是“稀罕物”。日前,国内贝类专家对这一研究成果进行了现场结题验收。
据了解,该项目为农业部引进国际先进农业技术项目“紫扇贝引进与种质资源利用”,由青岛农业大学王春德博士主持,市渔业技术推广站、青岛农大和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共同承担,于2008年7月正式启动,课题实施期间这种新品种在山东、辽宁和河北等地进行了中型规模试养。我国北方扇贝养殖业目前以海湾扇贝为主,由于其本身个体较小、种质退化、死亡率高等问题,导致商品贝规格越来越小,在国际市场上沦为低档产品。紫扇贝和海湾扇贝都是雌雄同体扇贝,在两种雌雄同体扇贝间进行种间杂交在国际上尚属首例。根据专家现场测定,紫扇贝和海湾扇贝的杂交子代经过5个月的养成,成活率为95%,与同期培育的海湾扇贝相比,壳高增长21.8~38.4%,体重增长75.34~119.68%,柱重增长125.43~156.2%。养成15个月后,平均壳高达到83.8毫米,体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