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媒体报道

半岛都市报:“马”教授教出18位小伯乐

时间:2014-09-10 来源:半岛都市报

潘庆杰(中间穿红衣者)在指导学生实习。本人供图

■人物:青农大教授潘庆杰

筹划开设全国首个马科学本科专业,今年毕业的首批马专业本科生全部就业,成为职场上的“千里马”,这位“相马伯乐”就是全国优秀教师、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分党委书记潘庆杰教授。潘庆杰教授1986年毕业于莱阳农学院(现青岛农业大学)牧医系并留校任教,近30年来,贵族运动中的平民教师是潘庆杰教授最真实的写照。

全国首设马专业

在青岛农业大学,提起“马专业”,师生应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青农大师生很多人都知道,“马专业”的发展与潘庆杰教授分不开。2011年,潘庆杰教授在青岛农业大学筹划开设马科学本科专业,当年潘庆杰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面临两个方面的难题,一方面很多人不理解,学院已经开设有一门课“现代养马与马术”,为什么要再专门开设一个专业,马科学的就业前景到底好不好是个问题,另一个方面,近年来随着马作为运输功能的消失,学校在马科学上的师资也有限,要把这个专业开起来师资怎么办。

潘庆杰教授告诉记者,其实,在2011年的时候,马产业已经有着飞速发展的前景,马术是一项收费较高的“贵族”运动,一匹一般的马就得几十万元,一年养护费也得十来万元,昂贵的费用要求马匹的饲养和疾病预防需要更专业的知识,国内马产业相关人才供不应求,骑师、蹄铁师、驯马师、营养师等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高精尖人才更是炙手可热,不仅是全国北京,就青岛而言,当年全青岛市的马匹近700匹,仅俱乐部的马就三四百匹,而且数目还逐年增长。“开设专业靠的是严谨和科学的论证,我的论证让很多心有疑问的人打消了疑虑。”

马场里的教授

记者了解到,为了保证师资,潘庆杰教授还通过努力,聘请到了北京的马专家以及马术俱乐部的教练前来任教。经过与学院的老师共同商讨、论证,在他的不懈努力下,2011年9月青岛农业大学全国范围内首次开设马科学本科专业。据潘庆杰教授介绍,青岛农业大学目前还没有能力购买自己的马,但开设马科学必须得经常跟真马打交道,才能了解他们的脾性,掌握如何驾驭、饲养、繁殖的能力,所以他主动与青岛各个马术俱乐部联系,建立合作关系。马术虽然是贵族运动,马科学专业学生的学费与其他专业却是一样。

记者了解到,青岛农业大学开设马专业之后,潘庆杰教授担任了该专业的第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作为班主任的他,会定期到班级宿舍了解现在学生的情况,2012届新生入学,他也是第一个深入新生宿舍的班主任。他的班级每次暑期去马场实习和教学实习,他都会亲自到场指导,与马场负责人交流学生的实习情况,人才需求方向以及专业培养等问题,并多次邀请学校招生就业处一同前往,为马科学专业的发展调研。

“想学好马科学,就要掌握各种知识,不光是怎样养马、驯马等,了解马的文化也非常重要。”他对记者说,之所以将专业课里的实践课放在了马术俱乐部进行,也是看中了马术俱乐部里面浓厚的马文化氛围,“语言讲究个语境,学习马科学也就讲究马的环境,在这里非常利于学生的学习。”

18学生都成“千里马”

2011年开设马专业的时候,马专业以动物科技学院现有生源为基础,选拔了首批学生从大学二年级培养,今年这个专业第一批18人毕业。据了解,这18人全部就业,很多都被外地的马术俱乐部高薪挖走。“前一段时间,青岛的俱乐部还开玩笑地说,为什么不给本地的俱乐部留点人才,明年一定要照顾照顾青岛本地的马产业。”潘庆杰表示,目前已经有不少俱乐部、马场打电话向学校预定马科学专业的学生。

开设马科学专业,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潘庆杰教授一直用坚韧的努力为动科学子创造着美好的未来。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马学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于8月27日在京召开,潘庆杰教授当选为马学分会副理事长,8月25日,国家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暨第一届理事会在新疆喀什成立,潘庆杰教授为联盟副理事长。在潘庆杰教授的学术带动下,青农大正通过不断与国内外的马专家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

正因为潘庆杰的职业精神和无私奉献,他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管理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老师等荣誉称号,先后3次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他负责的动物科学专业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获得省级品牌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负责的“动物繁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于2010年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

课堂上教学与游戏结合环节丰富,而且还脱离了以往古板的教学模式,融入新元素,让一些本来上体育课就“头疼”的女生,都爱上了体育课。9月9日,记者见到了山东路小学90后体育老师孙鹏。他课堂上是老师,课下是“大哥哥”,与学生打成一片。

“我自己以前上学的时候就很喜欢体育课,但是上课的时候会觉得有些乏味。”1990年出生的孙鹏告诉记者,一年前,他当了体育老师以后,认真学习研究了很多学校的体育课程,觉得不少体育课还是简单的跑步、热身运动,结束了之后就让学生自由活动,学生很难学到真正的体育知识。

篮球操是体育课的内容之一 ,但很多学生却觉得动作比较死板,有些枯燥,并不感兴趣。孙鹏得知后,就将篮球操进行改进,结合自己的体育舞蹈知识,融入到篮球操中,把原来的篮球操变得活泼、新奇起来,再配上爵士乐,原来老气的篮球操一下子就变得“潮范儿”十足了。

不仅如此,每节课前,孙鹏都会做细致的安排,长跑、篮球、排球等体育项目一个也不落下,让有不同爱好的学生,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此外,他还经常在课堂上穿插体育游戏,让体育课变得更加丰富、生动,女生李筱倩说,以前班里很多女同学觉得体育课是枯燥的运动,不愿上,但现在都爱上了体育课。就连班里一名体重160斤的“小胖墩”也喜欢上孙鹏的体育课。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参与体育活动,除了在内容上丰富起来,他还很关注细节。9日,在孙鹏的体育课上,记者发现,40分钟的体育课里,几乎没有一个学生走神。他们的脑、眼、手都在跟着孙鹏的步伐、节奏在走。整堂课上,学生不断发出充满活力的笑声。

学生李筱倩开心地说,“孙老师说上课就应该有上课的规矩。下课后,我们怎么闹都行,而且也可以不叫他老师,叫他名字叫他哥哥都行。”

■人物二:山东路小学体育老师孙鹏

他的体育课,小胖墩也爱上

■人物三:老年大学书法教师高篪

老年大学讲台上的书法世家

9月9日,在崂山区市民文化活动中心里,高篪老师给中老年书法班的学员们讲书法课。高篪今年66岁,自1992年起开始在青岛市老年大学教书法,22年来一直活跃在市、区等多个老年大学的讲台上,为学员们传授书法知识。

高篪先生出身书法世家,曾担任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他的父亲是著名书法家高小岩。从小,高篪先生就在父亲的熏陶和悉心栽培下认真研习书法。1992年,高篪先生被安排作为老年大学的书法老师,为一些离退休干部、老人教授书法,一教就是 22年。如今 ,每周一到每周五,高篪先生要在市老年大学、区老年大学等讲台上讲四天半的书法课。当天下午两点,高篪先生有一堂书法课,而他下午一点半前就到了教室,并开始准备,等待学生们的到来。

■相关新闻

鲜花祝福献给亲爱的老师

本报9月9日讯(见习记者 李飞鸿) 10日,是全国第30个教师节,为了给终年耕耘在三尺讲台上的青岛教师送去一份祝福 ,本报联合天津黑利伯瑞国际学校特别推出“万朵鲜花谢恩师”公益活动。从9月4日起,已经陆续送出近万束康乃馨给岛城各中小学及幼儿园的老师。9月9日,在教师节前夕,送花小组前往青岛各个职业院校,继续为岛城教师送去鲜花和祝福。

傅卫东是青岛艺术学校的一名音乐老师,专业教学方向是长笛,他在学校里工作了9年,并认识了现在的妻子戴晓菁。从 2009年结婚到现在,他们已经共同走过了5个教师节。戴晓菁私下对记者说,在今年第30个教师节上,她也为丈夫准备了鲜花,打算在丈夫汇演谢幕时送上去,以此表达对丈夫的节日祝福 。

“这是我度过的第24个教师节,当老师以来,这三尺讲台是我最熟悉的地方。”青岛华夏职业教育中心的王延平老师告诉记者,在自己刚刚入职的那一年就迎来了第6个教师节,如今已经是第30个教师节了,不知不觉中,她教过的学生有的孩子都上大学了。王老师是青岛市教学能手、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在教育岗位上工作至今 ,她最大的感受就是“育人比教书更重要”。记者 张同顺

《半岛都市报》 2014-09-10 A3版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