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的文圣常院士。
郭送寒假支教。
候选人文圣常
拿出奖金捐建希望小学
今年94岁的中国海浪学科开拓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文圣常是八大关街道居民。他一直心系教育,10万港币捐建希望小学,还给中国海洋大学的学生设立奖学金,捐出自己的积蓄。记者了解到,虽然对别人慷慨大方,但对自己他却一省再省。
文院士的老伴葛老师说,书房里沙发椅、书桌等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家具,书柜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买的,来到青岛之后,先后搬了4次家,这些老家具一直没舍得丢。与文院士家里书房的简朴一样,他在学校里的办公室也是如此朴素。
文院士自己很节俭,但对教育和学生却异常慷慨。1999年文院士获得了何梁何利奖,奖金总额是20万港币,他将奖金全部捐了出来,其中10万港币在他的老家河南光山县砖桥镇初级中学修建一栋海洋希望教学楼。2000年,文老把另外10万港币捐给了海大,设立了文苑奖学金。2008年,文老获得了当年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奖金为50万元,2009年他将其中的20万元再次捐给了文苑奖学金,其余30万元同样捐给了海大,供学校本科生研究发展使用。
这位献身海洋科学的老人,向来都是低调的,谢绝参加任何和其专业无关的社会活动,他说:“对于未知的领域,我没有发言权。”他更喜欢以一颗平静的心投入自己的工作。
一个是94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一个是“90”后大学生,他们为了社会公益事业倾心付出,让人敬佩。记者1月12日采访得知,感动青岛候选人物文圣常和郭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正能量。文圣常给海大学生设立奖学金,捐建希望小学毫不犹豫,但自己生活节俭一省再省。郭送一直从事志愿服务工作,到山区进行支教,大学三年,累计服务时长达3100小时。
▲ 2006年11月16日,海大第七届文苑奖学金颁奖仪式结束后,文圣常打开了他手中的一个黑色塑料袋,里面装着他从银行取的10万元现金,他希望学校用这笔钱继续奖励优秀学子 ,此情此景令无数人感动。
▲ 在校期间 ,郭送将自己的课余时间安排得满满的,都是关于志愿服务的。她认为她日复一日做的都是“小事”,但却是这一点一滴的“小事”成就了如今的她。
候选人郭送
三年志愿服务达3100小时
1992年出生的郭送是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1级英语专业学生,现任青岛市志愿服务协会理事、青岛农业大学手拉手义务支教队队长、第四届青岛农业大学大学生志愿者联合会副主席、郭送志愿服务队名誉队长。
记者了解到,2011年9月进入青岛农业大学,郭送曾先后在城阳区大北曲小学、特殊教育中心 、古庙小学、实验幼儿园、夕阳红敬老院、圣之爱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 、枣庄、临沂、章丘山区小学等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此外还参与过青岛重大活动的志愿服务。记者了解到,郭送从事志愿服务工作已达3年,服务时长达3100小时,活跃在山东省的各个角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大学志愿活动三年时间里,她坚持每周组织志愿者到城阳特殊教育中心进行支教活动,共支教约60次;每周四下午联系各学院、各社团志愿者前往大北曲小学进行支教,共组织支教活动30余次;组织志愿者到圣之爱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余次。
在课余时间,郭送凭借优秀的英语口语,成为APEC会议、绿博会等国内外大型活动的志愿者,得到外国友人和活动主办方的赞扬。在数次支教活动中,她针对自己十多年英语的学习,总结提炼了一堂堂精致的“英语课”,给身处大山的孩子打开了“英语之窗”。
本报记者郝园园(图由市文明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