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媒体报道

青岛农大尚书旗教授:三十年搞农机没有动摇过

时间:2012-09-10 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

今年是尚书旗在农机行业执教的第30个年头。尚书旗说,他是1978级的大学生,农村出身的他因为喜欢农机,在高考时报考了农机专业;因为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在1982年毕业后在自己的母校青岛农业大学的前身——莱阳农学院做了一名普通的教师。而今,尚书旗教授不仅是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院长,同时也是农机行业的资深专家。

“当年差点撤了农机化专业”

尚书旗介绍,上世纪80年代,莱阳农学院农机化专业的师资是很优秀的,可是随着后来农业生产相关政策的变化,大中型农机具没了用武之地,各地农机化学校和农机站逐步被取消,农机生产企业也逐渐走进低谷。当时,有人提出了“农机具以后不会再用,因此农机化专业也可以撤掉了”的言论,而且确实很多学校真的撤掉了农机化专业,到现在也没有恢复。尚书旗虽然失望,但是他仍然坚信,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业生产需要农业机械,需要农机化专业的人材。令他欣慰的是,莱阳农学院当时没有和一些学校一样撤掉农机化专业,让他可以在学校的环境中搞教学,搞科研。

从6000元到430万元的科研经费

尚书旗并不愿意多谈自己的成绩,但回忆起最初开始搞科研的往事时,他却道出了不为人知的往事。那是在1997年,大家都把眼光聚焦在主要粮食作物上,但尚书旗却把眼光投向了花生生产机械化问题。“当时只有6000元的经费,还是生产厂家给的。现在看6000块钱没有多少,当时真是给我们帮了大忙。”尚书旗感叹,“无论如何,我们算是有调研、试验的经费了。”

进入新世纪,尚书旗研发的科研项目和装备越发受到关注,也不断获得各种奖项。他从事研究的根茎类作物机械化技术及装备成为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项目经费达到了430多万元,他真的感觉到了农机科技正大踏步地前进。

课程重点从维修到制造

青岛农业大学虽然属于地方院校,但是师资力量雄厚,培养出来的学生也炙手可热。近年来,机电工程学院瞄准企业实际的用人诉求,在课程中开设了围绕“农机制造工艺”的专业课,让学生进入企业中能尽快适应,在工作中活学活用专业知识。这些主干课程不仅成为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精品课程,同时也在全国闻名。

尚书旗称,上世纪80年代,农机专业以农机管理、使用维修和实用技术等为主,而随着农机行业的发展和需要不断变化,现在已经没有哪个高等院校教授学生维修零件了。目前,农机行业的持续升温,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对人才专业性知识和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这也使得不少院校逐步偏重于对专业课和实用技术知识教学。

尚书旗告诉记者,他从教30年来,尽管农机化发展起起伏伏,但他搞农机化的信心从没有动摇过。

作者:何苗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