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文化中,古代文学占有重要地位。以大家熟悉的诗词曲为例,古代的诗词入乐之后是可以唱的,其实,很多诗词本身就是歌词。元代之后,曲空前盛行,大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而进入明清,人们就开始唱弹词了。还记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吗?这首歌可谓人尽皆知。其实,这首歌的歌词是明代杨慎写的,出自他的《廿一史弹词》。杨慎是何许人也?《廿一史弹词》的艺术成就如何?
杨慎其人 少年得意半生坎坷
《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歌词出自明代杨慎《廿一史弹词》第三段的卷首词。原文是《论秦汉·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今成都人,与解缙、徐渭并称明代“三大才子”,而杨慎居首。杨慎成长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从其祖父到其子,一家四代“六进士,一状元”。其父杨廷和在正德年间和嘉靖初年,为两朝内阁首辅。杨慎11岁就被奉为“神童”,24岁时被取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后官至“经筵讲官”,与父同朝为官。
仅为官13年,因在嘉靖皇帝亲生父母尊号问题上,反对皇帝的意见,杨慎深陷嘉靖初年的“大礼仪”之争,后被谪戍云南永昌卫。而为官 13年间 ,杨慎又因继母去世丁忧3年,正德皇帝在位期间,因禀性刚直、“抗疏切谏”,被贬归家4年,实际在朝为官仅6年多的时间 。
杨慎受杖刑后,即被押解上路,期间险被暗杀。扶病万里方到戍地,已九死一生,大病不起。谪戍期间 ,国家曾六次大赦,杨慎均被除外。不仅如此,嘉靖帝还经常问及杨慎的状况,大臣回答“老病”,帝方宽慰。按明律,谪戍之人60岁可赎身返籍,但杨慎却一直在谪戍地,直至病逝,终年72岁。
30多年的谪戍之苦,成就了杨慎明代大才子、大文学家的人生。他著书400余种、存诗2300余首,文、词、赋、散曲、杂剧、弹词,均有建树。天文、地理、政论、哲学、历史 ,无不精通。因朝廷的圈禁,杨慎的史书少名,没人敢刊印他的著作,更不敢多加评论。只是到明穆宗隆庆元年,即杨慎去世8年后,方被追谥“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 ,虽再次追谥“文宪”,但此时距杨慎去世已62年之久了。由于杨慎的成就未能进入当时的官方记录,这影响到后世对他的评价。
《廿一史弹词》 非博古通今之才不可成
《廿一史弹词》,原名为《历代史略十段锦话》,明代万历年间藏书家赵用贤的《赵定宇书目》收录了这一作品,这可能是最早收录此文的著目 。明代出现了多种刻本,并使用了《廿一史弹词》之名。现藏于国图的明代万历孤本《陈眉公正廿一史弹词》,应为当今能查到的最早的刻本。
由于杨慎的原作仅写到元代,清代许多学者在评注、改作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明代部分的续作。到民国年间,竟然又增续了明清两代。中华书局于民国二十七年,曾重新刊印了清雍正年间张三异的注本,所以,此本在当代流行较广,民间收藏较多。我有幸获得此本,终能见识全文,并为其艺术与历史成就所倾倒。
《廿一史》指明代前的二十一部正史:西汉·司马迁《史记》,东汉·班固《汉书》,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西晋·陈寿《三国志》,唐·房玄龄《晋书》,南朝梁·沈约《宋书》,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唐·姚思廉《梁书》、《陈书》,北齐·魏收《魏书》,唐·李百药《北齐书》,唐·令狐德棻(fēn)等《周书》,唐·魏征《隋书》,唐·李延寿《南史》、《北史》,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北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宋·薛居正《旧五代史》,元·脱脱《宋史》、《辽史》。在上述二十一史的基础上,加元·脱脱等《金史》,明·宋濂等《元史》,清·张廷玉《明史》,为二十四史 。再加上民国·柯劭忞(mín)等《新元史》,民国·赵尔巽(xùn)等《清史稿》为二十六史。《廿一史弹词》从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传说讲起,以正史纪年为序,将明代前的历史分为十段。每段内,先以一词一诗导引,篇尾以一词一诗总结。其中的内容按本段王朝兴衰、演进与更替,事变战和、英雄事迹、枭雄霸业、典章故事、文化发展、自然变化等,又划分为若干小节。每节又凝练“三·三·四形十字句”为小节标题。全文似一气呵成,风格一致,史脉清晰,史实准确。唱词通俗,语句优美,一叹三弹,扣人心弦。
艺术成就 以通俗形式说正史
“弹词”是明代首先在南方流行起来的艺术形式,它通俗易懂,操作简单,民间喜爱。在南方,吃茶听弹词是很时尚的现象,在茶馆进行长篇连续说唱,是当时社会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廿一史弹词》是我国最早的传世弹词之一,三万余言,被当代学界称为“南北弹词之宗”,它第一次将明代以前的中国通史,以弹词的形式再现于世人面前。可以说,《廿一史弹词》第一次实现了通史或正史与通俗的完美结合。
《廿一史弹词》成于杨慎晚年,此时,他已风烛残年,摆出了看破红尘的姿态,由此掩饰心中的痛苦、失意。同时,他又要通过一些形式自我排解,抒发、宣泄历尽半世荣辱所积压的情绪。这种经历和心态,深深影响着他的基本史观,表现出了鲜明的两面性,并在其每段卷首、卷尾诗词中清晰表露出来。这也是杨慎史观中的消极之处,对此不应否认。
首先,杨慎总是把每段历史进程的成败兴亡、功名富贵最终定位成“转头空”和“南柯梦”。如诗词所说,“万般回首化尘埃”、“前人创业非容易、后代无贤总是空”、“荣华富贵转头空,恰似南柯一梦”。为此,他又创造了一个超然洒脱、淡泊名利的“白发渔樵”形象,垂钓江渚,观遍匆匆过客,掠去过眼烟云,笑谈春秋。在《廿一史弹词》中,“白发渔樵”是各段历史的常客,从全文看,这个“白发渔樵”,实际就是作者自己的化身,就是万般无奈,而又壮志未酬的杨慎。
但作为孔孟之徒,不管杨慎如何表述自己的思想归宿,以儒家学说为正统、为主体的思想终未改变。杨慎还是以“赞美贤人谈胜事,称扬孝子共忠臣”、“长歌短曲吊英魂”为己任。所以,在他文中 ,又不可抑制地由“空”转“实”,表现出侠胆志士的一面。他在文中扬善抑恶,赞美古道热肠、英雄事迹,鞭挞昏君奸雄、贪官污吏。他要把《 廿一史弹词》“编成忠孝贤良传,写就欷歔感叹文。济济堂堂夸好汉,轰轰烈烈显功名。”他还明确指出:这一切的目的,就是“褒颂前人劝后人”。这时,活脱脱又是一个“状元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