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媒体

《高校信息化应用》专访青岛农业大学网络信息管理处处长牟肖光

时间:2023-10-27 来源:高校信息化应用

【编者按】2023年10月24日,《高校信息化应用》采访了青岛农业大学网络信息管理处处长牟肖光,介绍青岛农业大学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情况。

栏目介绍

《高校信息化应用》联手新华三集团推出“数字化精耕者”专栏,聚焦国内高校数字化精耕者们有序推进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的经验,分享不同类型高校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深化以技术赋能场景的创新实践。

青岛农业大学始建于1951年,是山东省“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学科”建设单位,被评为“山东特色名校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为深入了解青岛农业大学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及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探索以推进信息技术与高校各领域深度融合方式构建学校智慧校园新生态,助力学校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的实践与经验,我们日前采访了青岛农业大学网络信息管理处处长牟肖光。

请简要介绍一下青岛农业大学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概况。

牟肖光:

青岛农业大学坚持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发展机制体制,开展资源平台应用,助力教育模式改革,不断提升信息化支撑能力。“十三五”期间,学校通过校银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引进社会资金建设“智慧校园(一期)”项目,并且建设了当时山东省高校最为先进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架构私有云和异地双活数据中心。目前,学校形成了由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校园网络、信息化公共基础平台组成的基础服务体系。下一步,学校将统筹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的深度融合,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助力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学校在“十四五”期间将重点推进哪些信息化建设工作?

牟肖光:

学校在2021年开展了“十四五”教育信息化的专项规划,按照规划,“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构建“一体系、二助推、三集中、四统一、五工程”的“12345”新型智慧校园建设体系,建设以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生活为重点的智慧应用体系。利用信息化建设推动学校制度重构、流程再造、系统重塑,助推学校改革创新;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助推教育现代化。以硬件集群、数据集中、应用集成为抓手,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统一标准,实施网信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信息应用服务提升工程、信息资源供给提升工程、信息素养教育提升工程、网络安全保障提升工程。建设目标有六个方面:

一是要实现信息环境智慧化。打造泛在、智能的校园基础网络,建设集约、绿色的新型数据中心机房,构建资源灵活调配、业务敏捷部署的“青农私有云”,形成开放、友好、互动、多样、智能的新型信息环境。

二是要实现业务服务流程化。推动部门间数据整合、业务融合和流程衔接,实现管理服务流程再造,完成“一网通、一表通”。实现“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切实提高师生服务体验,提升师生幸福感。

三是要实现数据管理精准化。依托数据中台和身份中台进行数据治理和共享,搭建师生和部门数据中心,进行数据确准与采集,依托“一网通、一表通”构建基于业务驱动的“两中台、一引擎、一张表”的数据治理新体系,实现数据“共建共享、一数一源”。

四是要实现育人模式智能化。基于产出导向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泛在化育人环境。以教务平台为管理核心、以混合式课程平台为教学支撑、以智能化教学空间为环境依托建设一体化教学平台。构建“招生、学习、就业”全生命周期导学服务,以及“课程评价、专业评估、专业认证”等质量保障体系。

五是实现网安工作智能化。构建全覆盖、全方位、全天候的“云、网、端”网络安全立体防护体系,推动智能化网络安全防御平台建设,变“被动防御”为“主动防范”,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全面加强。

六是实现宏观决策数字化。建设“校情大数据”,推动学校决策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学校管理由单向管理向协同治理转变、师生服务由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以信息化不断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学校网络信息管理处紧密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建设工作,在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方面,都采取了哪些举措?

牟肖光:

学校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构建了网络扁平化、计算云端化、资源虚拟化、管理集中化的信息生态,已建成具有青岛农业大学特色的“校内资源全整合、教学科研双推动、服务管理双主体、共建共享多区域”的智慧校园建设模式,对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具体举措有:

一是打造灵活泛在学习环境。建成集约高效、云网融合、绿色节能、安全可靠的新型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了基于AR/VR的学习资源和环境,实现了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有效融合,打造了生动直观形象的新课堂,提升了学生学习体验。

二是构建数字化赋能学习共同体。建设了课程知识图谱,启动了专业人才培养知识图谱搭建,进一步完善了物理空间、资源空间和社交空间三者有效融合的未来学习中心,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场景化、任务化相统一”的混合教学改革。

三是建设“互联网+教育”研究基地。在“互联网+乡村振兴人才教育”理论与实践、黄河农耕文化数字资源开发与教育应用、高素质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教育等方面开展理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四是搭建个性化学习资源空间。针对目前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录制成本高、周期长、缺少课堂互动等问题,开展课程资源自主化、个性化、全程化建设,对接“一平三端”智慧教学平台,形成了师生共建的线上学习资源空间。

五是探索智慧教育和监督评价体系。构建教师发展数字化支撑体系,探索增值评价方案,通过“教师画像”“课程画像”“教研画像”“科研画像”形成教师职业能力图表,客观量化教师职业能力,并指导发展方向,智能推送学习提升路径,促进教师成长可持续发展。

学校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的深度融合,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方面有哪些探索?

牟肖光:

统筹学校数据资源,加强对学校各项数据的动态监测和趋势的研判,建立“覆盖全校、统一标准、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的数据资源共享体系,从而打破信息孤岛,拔掉数据烟囱,实现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的数据资源大循环。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的深度融合,实现教学、科研、管理等数据循环利用。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推进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完善学校数据共享、业务管理、技术应用、安全运维、系统集成等标准,建立“青岛农业大学数据标准规范”,以标准化支撑引领学校的数据融合。升级学校共享数据库,实现学校各异构业务系统的数据按照相应的数据标准和规范进行交换和集成,将业务系统中的数据聚合到中央数据库,实现了数据的统一管理、更新和维护。

二是加强数据共享和数据治理。健全“一数一源”的数据更新维护机制,优化信息填报与审核流程,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实现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目标,提升了学校数字资源服务水平。

三是建设学校大数据及分析平台。建设以数据为核心的大数据分析平台,汇集学校基础数据,按照教学过程、学生管理、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各类主题精确集成,实现全校所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统一接收、集中保存和统筹管理,实现大数据与学校各部门统计数据互补运用和关联分析,形象展示了学校教学、科研、人事、学工、财务、资产等各项校情信息。建立数字化统计监测机制,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监督管理和决策体系。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深入发展,学校业务服务高度依赖于网络和数字信息技术的支撑。目前,学校网络信息安全面临哪些挑战,在强化学校安全保障方面采取了哪些可行措施?

牟肖光:

网络信息技术已经走进学校业务服务的方方面面,成为了全校师生获取学习、教学、科研以及生活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手段。但是,病毒恶意软件、间谍软件、邮件炸弹、黑客攻击、僵尸网络,勒索软件以及挖矿等各种违法行为层出不穷,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经常威胁学校网站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为积极应对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学校主要采取了以下四项具体措施:

一是构建可管可控的安全保障体系。建立网络安全风险洞察机制、防控机制、治理机制。落实“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实施”要求,加强学校云、网、平台、数据、系统等关键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提高系统访问、技术应用、运维服务、数据流动等方面安全管理能力。

二是构建以风险为驱动的网络安全运营体系。建立跨部门、跨校区的条块融合的安全管理工作联动机制,加强日常监测预警,确保安全工作协同共治。

三是建立安全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安全应急培训,开展应急演练。

四是推进安全信息平台建设。构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预警、防护平台,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严防出现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提高网络安全运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相关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nYnh0ZTwUUbckZr7IiKhg

编辑:刘琨 薛寿鹏 赵秀琳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