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玉帅,人文社科学院汉语言文学2006级3班,院学生会风华部部长、班卫生委员,曾多次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专业成绩第一名,获一等专业奖学金,顺利通过国家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试。先后获第四届大学生宿舍文化节书画大赛一等奖;第二届大学生社团文化节书法比赛二等奖;2007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青岛农业大学校区三等奖;第七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优秀组织个人”奖,大学生手机电影艺术节一等奖,“我眼中的奥运”PPT制作大赛优胜奖;“回眸历史,书墨飘香”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校书法比赛二等奖;“播种绿色阳光,弘扬精神文明”阳光助学社会实践“优秀志愿者”;“山东省2009年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心理征文大赛三等奖、校区一等奖。
见到安玉帅时,他背着沉沉的双肩背,拎着大大的保温壶,一身典型的考研行头。早有耳闻他是个非常用功的学生,看到本人后感到确实如大家所言,一种匆忙写在脸上,无形中已让人意识到时间对一位考研学生的重要性。原以为这个性格内向的文科男生面对记者的提问会很腼腆,但交流时言语中透出的亲和、大气和沉稳,都展现了一名高素质人才的气质。
坚持一直坚持的
安玉帅写得一手好书法,这还是得益于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的刻苦练习。提到书法,安玉帅自信地讲到:“从开始学到现在,虽然因为初三备考放下了一段时间,但功底还在,现在学校里有活动或比赛需要还是可以出一份力的。”在学校的各种书法比赛中大小奖项获过不少,不过谈到当年练习的辛苦依旧记忆犹新:“记得最苦的时候是那年暑假在家练千字文,当时没有电扇,写着写着就汗流浃背。”
坚持不懈不仅让安玉帅练好了书法,更重要的是造就了他的优秀成绩。“我从大一开始就一心想要考对外汉语的研究生,希望能为中国文化传播出份力,所以为了给考研打基础,平时很重视专业课和英语的学习,而且一直在积累着想报考专业的相关信息。”大一的时候早上7点已经坐在教室里自习,大四更是每天花13个小时在准备考研上,四年来的一路积累,让安玉帅对考研有了相对平稳的心态,用他的话说,自己早已习惯了忙碌的生活。
无论对书法、学业还是理想,安玉帅让我们看到,坚持、刻苦和自制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改变需要改变的
安玉帅从小就喜欢看一些历史方面、政治方面的书,尤其对人物传记,各国元首以及历史伟人的经历感兴趣。课余时间经常待的地方也是我们学校的中文社科图书馆。他说,在漫长而艰辛的考研路上,诸如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的人生路程,给了他莫大的激励,也改变着他对大学、对未来的看法。
谈到大学期间自己最满意的事,他回忆片刻,风趣地笑道:“记得一次同学聚会,一个同学说:‘安玉帅上了大学口齿变得伶俐了嘛!’虽是半开玩笑,但对我却是很大的肯定。”他明白,大学或许是大多数人最后的学习阶段,为了今后踏入社会能够立足,在大学中就必须刻意改变自己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参加学生会工作是他改变自己的主要途径,“大学前自己除了学习外几乎不参加其他活动,接触的人很少,待人接物的能力都很欠缺。学生会的工作,让我学会了如何与人接触,锻炼了忍耐力和自制力,更培养了责任感。”安玉帅坦言,自己其实也非常向往“闲云野鹤”的生活方式,但理智让他选择改变自己。
突破难以突破的
大二下学期对于安玉帅是个巨大的挑战。身为院刊《风华》的主编,他既要负责平日的出版工作,还承担起了第七届科技文化艺术节“公益广告语”征集任务,同时还有专业考试、入党积极分子的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的重担压在身上。想想那一段忙碌紧凑的生活,安玉帅笑笑告诉我们,当时的作息时间全都乱了,人一下子瘦了好几斤。当被记者问到有没有想要放弃某一个的念头时,他笑道:“也许我比较贪心,但真的是哪个也舍不得。我很想挑战一下看看自己究竟有多大能力,能不能把这5块骨头都啃下来。”
结果证明他突破了自己,“五块骨头”不仅都“啃下来了”而且还都“啃得不错”。秘诀就在于他的“提高效率学习,抓紧时间工作,多休息,少娱乐。”说来简单,但这句话背后的付出是我们难以体会的。
“感性做人,理性做事。”安玉帅用这8个字来总结大学生活,“真诚地与每一个人相处,不受利益的左右;而工作就不能掺杂个人感情,一定要负起自己该负的责任。”他也有遗憾,没有抓住机会参加学校的社会实践,英语水平还有待提高……但回首4年,虽然当时觉得自己很辛苦,但想到已经把握住了当下,尽最大努力付出过,也会因为没有碌碌无为地度过大学而感到欣慰和无悔。
大一时“十大优秀学生”在安玉帅眼里像神一样遥远,但自己真正走到了这个位置反倒平淡很多。在他看来,未来才是更重要的,希望在学术上能有一片立足之地的他,等待着自己的“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