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物  > 学子风尚

支农支教 且行且成长——社会实践优秀学生宋娇琳专访

时间:2015-03-23 来源:动漫与传媒学院

宋娇琳,动漫与传媒学院传播学1202班学生,自大一起,每年寒暑假都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其社会实践报告《走进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陵县社会实践报告》、《走进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陵县社会实践报告》、《感悟桑梓西部行》等先后获得“优秀社会实践报告”二、三、三等奖,宋娇琳本人也荣获“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的称号。

青春在奉献中多彩

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宋娇琳刚迈入大学校门时,兴奋激动之余更多是迷茫。而宋娇琳比其他同学要幸运的是,刚开学没多久,她便在机缘巧合之下加入了一个支农支教、服务三农的大平台,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青春易逝,岁月覆水难收。现在大三的宋娇琳一共也不过五个寒暑假期,而这五个寒暑假,她一次不落的加入社会实践的大部队中,无怨无悔。

虽然每一次下乡的时间仅仅只有七天时间,但为了能够让这七天顺利的进行,宋娇琳与她的队友们在前期培训、调查等准备工作上花费的时间远远不止七天,再加上实践过后的总结整理所要花费的时间,一次社会实践过后,原本漫长的假期天数也所剩无几。因此,无论是同学还是家人都对她花费美好的假期做这种没什么“实际意义”的事表示不理解。而宋娇琳自己认为“服务三农,支农支教”无论是对集体还是对于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支农支教,使我的青春变得色彩斑斓。”宋娇琳说。

宋娇琳诚言道,是社会实践使她蜕变成了更好的自己。从刚进大学时腼腆内敛的小学妹,出落成现在落落大方的学姐;结识了一帮与自己同吃一盆萝卜白菜的“难兄难弟” ,也因此与他们成为至交;尝试过了东西横穿山东省,恶劣的生活环境所展现的气候差异,虽艰苦难忍却着实教会了自己珍惜生活的点滴;无师自通了摄像技术,虽然不敢妄想与大师相比拟但也算的上是专业……在宋娇琳的心目中,社会实践并不是浪费青春,恰恰相反,正是因为社会实践使原本未知的青春充满光彩。

梦想在实践中起航

“也许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但是我们有责任去关注。”这句话激励着宋娇琳在社会实践的路上从未止步前行。有时候,虽然在刚开始时也会怀疑自己做的事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等到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之后你就会发现,在潜移默化中它已经成为了自己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在与宋娇琳的聊天中,她曾提到一个词“大学生义务”—即在可执行的范围内为社会尽一己之力,是每个大学生应当自觉承担起来的义务。在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盲目追求物质享受,想方设法维护“正当权利”的今天,能够像宋娇琳一样能够把“大学生义务”谨记在心的人实在不多件见。社会实践对宋娇琳无意中所流露出来的良好思想深度必定有着不没之功。

“参加了这么多次社会实践,我个人觉得不是我们给村民或是孩子们带去了什么,而是他们带给了我们太多。”宋娇琳感叹道。

当亲眼看到八十多岁的老奶奶靠传统的手工织布机养活半身残疾的儿子,相依为命在一个家徒四壁的家里时,那个画面对心灵的冲击是日常生活中任何道听途说所远远不能达到的;当亲自接触到上的六年级还只上过语文数学,不知道英语课,美术课,体育课都上什么内容的孩子们时,那种心情我想远是心酸所不能形容的……“有时候会觉得自己的能力太有限了,能为他们做的也太少了。”宋娇琳会时常自责自己能为那些老人、那些孩子做的不够。

社会实践使宋娇琳在大学中有了做调查、经实践、受教育、长才干的机会,更让她在社会实践中寻得自己的梦想,承担起自己作为大学生的义务。

“青春在奉献中多彩,梦想在实践中起航。”宋娇琳且行且成长,“支农支教”的道路上,她继续向前!

作者:张玮 戴梦晨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