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乡村振兴_学生

青岛农大国护队走进红河:传承爱国精神 调研教育状况

时间:2018-07-29 来源:校团委

7月20日,青岛农业大学“点亮心灯,梦想远扬”国旗护卫队赴云南红河教育调研实践团启程赶赴云南。调研实践团以“用心点亮希望,用爱呵护梦想”为服务理念,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调研当地少数民族学生的受教育情况,并相应的开展支教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3日,经过3天的跋涉,横跨8省市、2644.9公里,实践团抵达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巡检司镇高甸小学,在这里,团队将开展为期一周的教育调研活动。

走进高甸村,首先映入队员们眼中的是满眼优美的景色、苍绿的山、绵延的公路、淳朴的人们,这里的一切似乎都那么美好;与此同时,队员们意识到:高山也成为这里与外部交流的最大阻碍。从城市中心到高甸小学,91公里的路程,却要花掉两个半小时的时间;交通的闭塞,造就了美好的风景,也限制了经济的发展。砖房早已被染成了泥色,在土路与水泥硬化路交接的地方矗立着一幢土坯房,残缺的墙角是大雨冲刷过后留下的痕迹。当日下午,队员们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来到高甸小学,简单地安顿之后,便开始了第二天课程的准备工作。

队伍一行人抵达弥勒站

多彩课堂,助力爱国主义教育

“立正···敬礼···礼毕···”一双双稚嫩的手停留在太阳穴边,定格了三秒,却开始了新篇章。24日,实践团开始了教育调研活动。队员们首先进行了支教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旨在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教育情况。

 

小朋友们在学习敬礼

“从前有一棵李子树,被蚊子咬了一口,就结出了果实,所以我叫李文杰……”调研实践团队长李文杰以及队员们用风趣幽默的方式向小朋友们做着自我介绍,希望以此来快速拉近与同学之间的距离。在那一双双注视的眼睛中,充满着好奇和喜悦,黝黑的脸上泛出纯真的笑容。播放的有关爱国的视频,也让孩子们肃然起敬、心生敬意。

队员在做自我介绍并把名字写在黑板上 

 

小朋友在做自我介绍并把名字写在黑板上

结合国护队员的优势,队员们教给小朋友们简单的动作,小朋友们学得有模有样;手工课中,在教授简单国旗知识的基础上,小朋友们拿起剪刀、卡纸,制作简易国旗,举起的不仅是一面面国旗,也是一颗颗爱国之心;在游戏环节,“你画我猜”、“你演我猜”等游戏培养了小朋友们的想象力以及相互配合的能力,在孩子们的手中操控下,五色的粉笔在黑板上肆意滑动,篮球、鞭炮、国旗等都出现在黑板上,小朋友们都积极参与,恨不得从桌子上跳起来抢答;体育课上,队员们和小朋友们切磋乒乓球技艺,一起享受乒乓球的乐趣;成语课、科普课、音乐课……多彩课堂充满着欢乐,队员们也在课程中不断地穿插爱国主义教育相关内容;举行升旗仪式,用庄严的仪式感助力爱国主义教育,唤醒小朋友们的爱国之情。

队员们和小朋友们一起站军姿

 

“你演我猜”小游戏现场互动

音乐课上,你们大声歌唱

 

手工课后,小朋友们展示做好的简易国旗

队员和小朋友“切磋“乒乓球

 

为小朋友们举行升旗仪式

深入调研,了解当地教育状况

“我们这里每年正月初三有赶火节,会把上年的霉运、不好的东西都集中送到村口,还要举办很多复杂的仪式,我觉得这是我们阿哲族(彝族的一个分支)比较传统的民俗活动”,在谈及少数民族文化特有的习俗时,邓晓艳的父亲这样说。25日,实践团的成员们开始进行了教育调研活动。

 

 

队员们走进小朋友家中,开展调研活动

邓晓艳是众多小朋友中的普通一个。走进晓艳家中,可以看到一个木制的二层小楼。二层小楼早已是破败不堪,木漆脱落;推开门,屋里摆放着两个沙发,包着市面上最常见的布单;房间一角,安放着一台电视机,装饰很是简陋。晓艳有一个哥哥,在城里最好的高中弥勒一中上学,晓艳爸爸也很为自己的儿子高兴。

访谈过程中,团队了解到彝族特有的民俗活动:赶火节;谈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时,晓艳爸爸说:“我不会太多的去干涉他们的选择,只要是他们自己喜欢的、对他们有意义的事情,我都会支持,我希望让他们和其它孩子一样,该有的东西,我会买给他们,我会考虑他们的感受。”谈到于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晓艳爸爸很希望能够加强本民族的相关教育,保护好彝族文化。

队员和高甸小学校长一起查看学生信息,了解当地教育状况

通过调研,队员们了解到在高甸小学共有学生255名、教师17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54名、少数民族教师8名;贫困学生63名、留守儿童44名。同时在与当地学生、老师、家长、以及学校校长的调研访谈中,队员们了解到学校曾经受到过政府资助,每年每个学生都会有500元的补助以及免费发放的营养餐;基础课程的开展也得到了当地对口帮扶单位的支持,但是在少数民族课程的开展方面却遇到了一些问题。专业的少数民族课程老师少,缺乏专门的培训、特定的少数民族课程教学设备,这些都对当地学校少数民族文化课程的开设和进一步完善产生了阻碍。

谈到希望,无论是校长、老师、家长、还是学生,他们都希望继续保留本民族的文化,也希望能够开设更加专业的课程,保护号彝族文化,保护好少数民族文化。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