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的图书馆沐浴在阳光下,檀色的书桌前一道身影轻轻翻阅着书籍,静静地享受着剩余不多的大学时光, 手边的日记本上俨然记录着:“上大学以来,一直盼望着有一天可以不需要为了考试而坐在图书馆里,可以悠闲的看自己想看的书,今天终于达成了愿望。”这道身影便是已经考取厦门大学2016级化学系无机化学方向研究生的马子天。
马子天,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2012级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她是班级的团支部书记,也是制药工程1401班同学眼里温暖但严厉的班主任助理。大学四年,她始终保持专业第一的好成绩,连续三个学年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校级优秀学生干部,综合素质测评均为“优秀”,曾获得“优秀学生标兵”“山东省优秀学生”“2016届省级优秀毕业生”等多项荣誉称号。
从孤单到灿烂,一个人艰辛考研
学院近五年没有厦大考研记录,这就意味着她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参考;名校的研究生考试没有给出集体大纲,她只认定了两门专业课十二本书的目标;厦大985的招牌吓退了很多有考研意愿的同学,没有同一目标的战友,她只能孤军奋战、潜心钻研;身边长辈的期盼与她的想法不一致,她坚定信念,付出无悔的汗水。
承受着全国各地的竞争力、对厦大环境的陌生等多重压力,面对考官接连不断的问题和质疑,她没有放弃,充分准备,最终以条理的应对、坦诚的态度、处变不惊的表现赢得了导师的认可,取得复试第六名的好成绩,拿到厦门大学的入学通知书。
“选择考研是临时决定,选择厦大是深思熟虑,我想为了自己拼一次,目标就没有动摇。” 谈起感受,她说道:“大学时期最难忘的经历就是考研复习这‘痛苦’的三四个月,那是承受着十几道题都错的打击和渴望与现实冲击的压力坚持下来的。这些经历极大地锻炼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强大了我的内心。”
从迷茫到希望,选择中踟蹰前进
“大三是最迷茫的时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要明确自己内心的想法。”她说道。考研经验交流会上,她向学弟学妹传授选考研学校的经验:“选择学校时,不要给自己施加太多压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最重要。我对学校实力、特色专业、研究方向、地理位置、录取条件、考试内容等各方面都进行了比较,选择专业时考虑了社会需求,同时参考了学校的往年录取分数线,预测了录取概率。做好报考前调研就是成功的一半。”
计划在变,态度如一,她的学习工作计划表整整列了几本,完成任务后划掉目标的潇洒的笔迹填满每页。“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习惯给自己多留一个选择,我也不知道自己会走上哪条路。如果考研失利,我现在或许也是公务员备考大军的一员。这一切努力都源于我喜欢那种完成任务的欣慰,喜欢成功后真实地感受自在,就像现在,我从未如此轻松,有人说我执着,不如说我较真,可我就这样渐渐在不断选择中看到希望,越走越远。”
从青葱到成熟,大学里丰富时光
学习毫不懈怠,机会牢牢把握。课余时间,她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荣获三等奖;锻炼自己,在2013年暑假“中一监测杯”第六届山东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中做志愿服务;丰富自身技能,考取全国计算机二级证;提高实验技能,获得2014年青岛农业大学第二届大学生化工过程实验技能大赛二等奖,2015年青岛农业大学第二届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一等奖;担任班助,帮助更多的学弟学妹适应大学生活。
“我们习惯叫她‘天哥’,外表淑女的学姐,对我们很严厉,却也很负责,给了我们很多关心和温暖。我们刚刚入学时,班级琐事很多,她都处理地井井有条,真的让我很佩服她。”对于自己的班助,制药1401班长田镇这样评价道。
今年夏天,马子天会走进那所有着悠久历史,有着赞誉名气的学府。多少个深夜的孤单奋战,大学四年努力的沉淀,都在鼓浪屿的召唤中渐渐褪去,她会在那个风景迤逦的城市,在那个美丽的校园里、全新的环境中,看到霞光披下的希望,成就最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