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文化活动

王骥鹏: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会努力做到最好

时间:2016-02-29 来源:动漫与传媒学院

大一修电脑,大三开公司,作为一个从上学时代就开始创业的“资深创业者”,动漫与传媒学院2015级农业信息化专业研究生王骥鹏已成为不少大学生创业者心中的成功典范。2月27日,带着自己的感恩与经验,王骥鹏在文经楼演播大厅与同学们分享了他的创业之路,用他的话讲:“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会努力做到最好。”

从“社会青年”到“创业老板”,谁的青春不曾迷茫?

聊到自己的最初经历,王骥鹏言语中充满了对自己的调侃,“我高中时复读了两年,高考失利后,就一个人在社会上闯荡,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社会青年”,最后连父母看我的眼神都是失望的。”那时的他,看见身着学士服的大学生也会羡慕不已,“人生总还是要有一个梦想的吧。”凭着自己不服输的毅力和努力,王骥鹏终于在第三次高考后被青岛农业大学录取,并在大一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那时候只是想要创业,但并不知道要干嘛,学习的是计算机,就去给老师们免费修电脑。”这一修没想到就修出了名气,后来不只是电脑,跟电有关的东西他都会去修,校内校外的都会有人找他帮忙。王骥鹏坦言,正是那一段迷茫中的坚持,让他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也为以后创业的人脉打下了基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任何事情不要因为它小而不去做,认真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要知道,天底下没有白做的事,做了就一定会有回报。”如今,王骥鹏的创业团队已从最初的“三人小分队”发展为“三十余人的软件开发团队”,而他相信,自己将会做得更好。

从理信到传媒,机缘巧合下的命中注定

大学本科四年,王骥鹏所学专业为农业信息化,身为理信学子的他在报考研究生时却发现农业信息化的硕士生属于动漫与传媒学院。“其他的专业都与我所学专业不挂钩,我们学院没有农业信息化的研究生,我没法考,可能我就是跟咱们传媒学院有缘吧。”他笑着告诉记者。研究生的学习中他收获了很多东西,谈到传媒对他的影响,他说:“可能入了一行才会懂得一行,我刚来的时候连AE都不知道是什么,就自己慢慢接触,慢慢学习摸索,有很多比如视频、摄影摄像方面的软件,我都是后来才了解的。”他表示,这次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传媒学院,打开了他之前未涉及过的圈子。

先生存,再发展,后规范。路要踏踏实实地走

先生存,再发展,后规范是王骥鹏对自己事业的规划,也是他对大学生创业的建议。“我们前期的时候就是什么活都干,条件非常艰苦,没办法,人总是要先解决生存问题,吃饱了肚子才能谈以后的发展。”“挺过了第一个生存阶段,人就会很容易停滞不前,仅仅满足于现状是不行的,发展的阶段其实是一个转型,转型就意味着面临改革的痛苦,在赚够了生存的钱之后还有没有毅力去做这个转型,这是很重要的,如果真的要走创业这条路的话我觉得这是必须要经历的阶段。”他坦言,自己目前的团队正处于发展阶段,而接下来,他将带领着他的团队向规范化迈进。“没有规范化制度的团队是不可能发展成很大规模的。先生存,再发展,后规范,一步一步来,路要踏踏实实地走。”关于对大学生的几点建议,他则表示,一、先做人后做事,找靠谱的人,找互补的人。二、尽量选择和自己专业相关的项目。三、创业不是闭门造车。四、办法总比困难多,乐观向上敢担当。五、学习学习学习。六、选择了就不要轻易放弃,多坚持一下,创业需要沉淀经历、需要失败、需要高效率但不要飞离地面。

在感性与理性之间学会掌握人生的平衡术

王骥鹏是个感性的人,谈到自己两岁的女儿时,他一度哽咽,“从她出生到现在,我连续陪她的时间没有一次超过三个月。”“我就是认为她是最漂亮的小天使。”“有些事情是不能对自己家人说的,只能自我宽慰,慢慢消化。”言语中透露出他对女儿的疼爱和对家庭的负责,他表示,自己会将工作和家庭分开,私底下,他也是会弹弹钢琴陶冶情操的。对待工作,他也是敬业负责,勤勉务实,“对待工作,必须要做到一丝不苟,才能保证工作的准确性、高效性。”他理性的一面永远让人那么信服。“我觉得对于感性和理性,应该做到兼顾双方,各占一半,可能是我经历了比较多的挫折吧,使我现在能够比较从容地处理一些问题。要在感性与理性之间寻找到一种平衡术,才能懂得生活的意义。”

作者:张慧慧 吕华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