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学生

青春燃梦想 实践谱华章—外国语学院2024年暑假社会实践风采展示

时间:2024-09-11 来源:外国语学院

2024年暑假期间,外国语学院围绕非遗文化、农耕文明、黄河文化、乡村振兴、红色文化、黄河流域美丽中国建设等多个社会实践主题,以“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号召青年学生牢记初心使命,感应时代脉搏,共组织社会实践团队32支,个人实践24人,200余名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累积实践时长超4000余小时,在中华网、齐鲁晚报、大众日报、青岛农业大学新闻网等媒体平台发布新闻稿件20多篇。

铭记英烈功绩,传承红色基因

为缅怀英烈功绩,传承红色血脉,学院共有5支实践团队,35人深入济南市、临沂市、枣庄市等开展实践调研。实践团先后参观了济南战役纪念馆、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等,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并与当地居民、有关单位工作人员进行访谈调研,追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史。这一程,学子们重温红色历史,追溯红色记忆,唤起了对国家、对家乡深切的热爱,更坚定了未来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

追溯黄河源头,弘扬黄河文化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地弘扬和传承黄河流域齐鲁文化,学院共有5支团队,33人分别前往济南市、东营市、滨州市、青岛市、济宁市从数智化多个角度对黄河文化进行探索、宣传与创新。团队成员们借助先进的数字技术,让沉寂的文物重新焕发生机,向世人展示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黄河流域齐鲁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探寻民间艺术,弘扬非遗之美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学院共有8支实践团队,56人体验汉服文化、吕剧文化、风筝文化等非遗文化,为助力优秀非遗文化传承和外宣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他们不仅通过亲身体验,深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在与当地艺人的交流中,学习到了非遗技艺的精髓,体会到了非遗文化背后蕴含的深厚历史与文化价值。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青年一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传播农耕文明,多语助力同行

为了深入了解农耕文化,传承农耕文明,学院共有4支实践团队,28人展开调研。实践团队先后参观了青山渔村、兰陵国家农业园、华夏菜园、沂蒙山农耕博物馆等园区,了解了农耕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并采访园内专业工作人员,加深了对农业作物种植的了解。正如诗句所说“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青农外院学子们在充分了解后,用多国语言宣传当地农耕文明,既体现了泱泱大国农耕智慧,又响应了乡村振兴的国家号召。中国农业颂歌唱,五千年文明传承长。这一路,学子们追溯了绿色农耕足迹,唤起了对家乡深切的热爱,更坚定了未来投身国家建设的决心。

响应国家号召,助力乡村振兴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探索青年参与乡村振兴路径,发挥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作用与先锋力量,我院共有2支实践团队,14人深入调研潍坊等地的乡村振兴情况,从农业发展、文旅结合等方面对山东省潍坊市等村庄进行调研和总结,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贡献青春价值、挺膺青年担当。

 

望黄河远上白云,探黄河流域故事

为讲好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本学院共有2支团队,13人前往山东省济南市、河南省郑州市、洛阳市等地感受黄河流域的文化魅力,同时总结实践成果,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青年学子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他们为讲好黄河故事、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成为黄河文化传承的青春使者。

 

除了精彩纷呈意义非凡的团队实践外,学院还有24人参与个人社会实践,其中9人参与青鸟计划,志愿服务时长近1280小时,积极投入到推动家乡发展、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子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传承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学院将搭建更多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发挥专业特色,将外语与实践结合,把青春热血化为实践动力,引领学生扎根基层,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书写无悔青春篇章,为国家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作者:图/文 社会实践指导中心 编辑:薛寿鹏 姜妍 杨婧雯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