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5-17
为做好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比赛,更好的为参加“互联网+”大赛的团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服务。
讲座开始,车广杰便指出,当下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的最大障碍不是资金短缺、资源不足,而是思维模式的限制。他通过多个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带动同学们思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环环相扣。他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剖析了创业的内涵,他告诉同学们,在创业时,创业者应以移情的方法洞察他人的感受和内心深处的需求,在为他人创造价值的同时,从而实现人生的意义。
另一方面,他还阐述了创意、创新、创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强调创业本身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动方式。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最根本的不是倡导每个人去创业、去开办公司,而是唤起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立足专业,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事业。
最后,车广杰对前两届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进行了复盘,对各个省市、高校的获奖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对参赛项目的类型进行了细分。同时对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做了详细解读,对参赛项目的选择等进行了具体的指导。最后,
他认为,“互联网+”大赛,不仅仅是大学生项目与项目之间的比拼,更是高校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比拼,希望大家要有情怀,不要单纯为参加比赛而比赛,应该把这个比赛作为自身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平台、作为一个锻炼自身文字表达、逻辑思维、团队协作等能力的难得的机会、作为一个为学校、学院、自己赢得美誉度的载体,只有这样,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紧张而又刺激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