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基层、深入群众,在实践中了解国情,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绿丝带”社会实践团队立足专业特色,依托团队优势,了解农村饮用水源地、生活污染、土壤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向农村居民宣传环保知识,传承爱心,服务基层群众百余人。
文登区侯家镇地处胶东半岛东端,黄海北岸,气候冬暖夏凉,空气四季清新宜人,是全国重要的水貂等特种毛皮动物养殖基地,水貂和貉等特种动物的存养量达300万只。“绿丝带”社会实践团队一行9人于7月26日出发至威海文登,在当地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调研活动。
7月26日,“绿丝带”社会实践团队经过修整后立即赴上郭家村进行调研宣传。在村妇女主任的带领下,队员们对村里情况做了基本的了解。在调研过程中,队员们观察到经常有穿着“保洁员”T恤的人员经过。经过了解得知,“保洁员”是上郭家村的一个特殊职位,他们每天负责对村内主要街道及周边地区的卫生进行清理和监督。据村民介绍,上郭家村以前的环境状况很差,垃圾随意丢弃,收拾不及时,夏天的时候到处都是蚊蝇,“臭味远扬”,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现在的上郭家村算得上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村容变得干净、整洁,村路两旁更是种上了花丛。
7月27日,“绿丝带”在村里发放了100多份调查问卷,与当地村民进行了深度交流,记录村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看法,并将其反馈给当地村委会,同时向村民传播一些环保概念和知识,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素质。村民们对于环境保护和改善措施上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希望把自己生活的村落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7月28日,队员们前往朱家村进行调研。据了解,朱家村以养殖业为主要产业。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队员们去了当地的养殖户家做了深入的调研,养殖场老板说“养殖污染主要是粪便污水排放及大气污染,粪便现在每天都及时清理出去,堆放在田地里,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肥料。”对此,队员们建议养殖场可以引进一些污水处理设备,更为有效的避免污染。经过一天的调研,队员们发现当地养殖户还是有一定的环境保护的意识,貂场的每两个貂棚之间都会种植几行树木,这样不仅起到了遮阴的作用,还可以吸收粪便产生的臭气,一举两得。
7月29日,队员们为更好的宣传环境保护相关知识,联系了文登市柘阳山艺术团并有幸获得跟随他们赴南海新区江南城进行表演的机会,队员们积极配合艺术院团的表演,各显其能,进行了葫芦丝独奏,女生独唱,环保三句半等节目,并得到了当地居民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表演结束后,当地居民向队员们咨询了一些与环保相关的问题,队员们运用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网络的帮助进行一一解答。在文艺演出的最后,队员们有幸邀请到艺术团人员合影留念,为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