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央群团工作会议、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8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模式改革优化,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科技助力绿色农业,青春融入乡村振兴”实践服务团于7月28日赴东营市,一行11人在农学院团委书记姜涛的带领下,顺利抵达利津县汀罗镇“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前关村,前关村村支书崔星国热情地接待了实践团,并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实践团秉承“科技助力绿色农业,青春融入乡村振兴”的活动宗旨,去体悟当地乡村振兴发展的快速,踏上现代农业的参观学习之路。
农学院团委书记姜涛、辅导员谷元兴与前关村村支部书记崔星国进行对接,交流参观学习、调研支农问题。(魏庆洋摄)
实践团与前关村村支书、村委于前关村党群服务站合影留念。(魏庆洋摄)
在政府管理人员的安排下,团队首先去往汀罗镇政府,一行人进入其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参观学习了当地宣传党和政府有关文化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并了解全镇文化设施建设的规划。队员们参观了中心的展览室、书画室、图书室、文化娱乐室等一些基本科室,还就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了详细讨论,对其人性化的设计及室内的软装饰表示取其精华、加以借鉴。
实践队员进入书法室,学习科室内展示的书法笔迹,情不自禁拿起笔书写起来。(魏庆洋摄)
在前关村的史志墙上,详细记载了“铁门关”的兴盛与凋敝,队员观看其历史介绍,了解铁门关文化历史。(魏庆洋摄)
前关村,依托铁门关文化,旨在打造以历史文化展示,乡村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旅游观光特色村,是一个综合性古村落休闲旅游体验基地。在交流过程中,队员了解到,前关村曾投资300万元,建设了占地360平方米的铁门关文化主题展馆。于是,下一站,队员们便进入铁门关文化主题展馆——“铁门锁浪”,深刻学习展馆内与当地相关的文化传统和习俗。走入铁门关,队员们走进历史,全面接受历史传统文化的熏陶。
农学院团委书记姜涛与前关村村委观看铁门关历史墙。(魏庆洋摄)
队员们观看码头兵器、相互交流。(魏庆洋摄)
队员们在与村支书崔星国交谈时了解到,该区域土地盐渍化程度高、地下水位高、开发利用成本高,土壤保水、肥能力较差,严重制约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东营市利津县处黄河三角洲一带,后备耕地资源丰富,但此外尚有 810 万亩盐荒地未得到利用。目前,此地通过构建新型高效种植制度,可以大幅度降低土地开发利用的成本的同时提高粮油作物产量,显著提升盐碱地农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盐碱地农业化,为全国盐碱地绿色开发提供样板。村党支部书记崔星国这样说道:“近年来,村里办了三件事:成立前关村家庭农场、新建铁门关文化馆、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前关村的快速发展,为现代农业乡村振兴树立典型。
前关村盐碱地状况。(魏庆洋摄)
农学院教师孙筱璐与队员参观观光农业园。(魏庆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