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号召,发挥资环学子自身特长助力乡村振兴,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提质增效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社会实践服务团前往东营市展开实践调研。实践团于6月30日到达了东营市,深入黄河流域以及沿岸盐碱地,了解黄河三角洲盐碱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现状,探究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问题现状,分析黄河生态环境问题,学习黄河三角洲生态治理措施,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专长,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实践团立足于当地盐碱地治理的实际情况,前往东营青农大盐碱地高效农业技术产业研究院,与东营青农大盐碱地高效农业技术产业研究院的专家进行沟通和交流,请教相关专业问题,学习盐碱地提质增效相关技术。同时实践团前往东营市森林公安,参观动植物标本室,东营市森林公安为实践团作有关野生动植物和环境损害的大案要案以及黄河生态环境问题的报告,重点介绍了黄河地区的环境状况、森林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环境监测和环境损伤赔偿等方面情况。报告结束后,东营市森林公安工作人员与实践团成员进行了深度交流,实践团成员就存在疑惑的法律性问题进行提问,工作人员为实践团成员们进行专业解答。随后,实践团来到了山东致合必拓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参观交流,参观了公司配备的高标准实验室,与公司技术人员深度交流了环境监测和保护方面的相关科学技术和生态环境治理及修复的重点问题。实践团队员了解学习了黄河生物多样性问题现状,分析黄河生态环境问题,并深入探讨黄河生态治理措施,根据所了解到的信息和收获到的知识,关注黄河生态环境问题,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专长,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实践团根据当地盐碱地现状,前往黄河三角洲3000亩全梯度耐盐碱作物种质创新利用基地,学习不同土壤盐碱程度的适宜种植作物,了解盐碱地农业新品种试验展示和应用推广体系。实践团成员仔细观察了苜蓿种质资源圃、芒草辐射诱变群体以及耐盐碱向日葵培育区,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状态和性状特征,进一步了解了这些作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和抗逆性。随后,成员们到达了芝麻种植区,协助试验田工作人员进行种植区的基本管理,通过亲身实践来切实体会盐碱地改良的基本措施操作,团队成员分工合作,深入田间地头,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当地盐碱地类型、盐碱地改善技术的运用、盐碱地相关知识的普及程度等方面进行调研,在调研同时,队员们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和相关国家政策,呼吁大家积极响应号召,增强自身责任感,自觉保护环境,共建绿色家园!团队成员还开展了静态箱法测量温室气体增温潜势的学习。利用静态箱测量温室气体增温潜势,能够准确测量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潜势,对于研究温室气体的排放和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减缓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成员们通过操作土壤淋溶液提取,利用研究所实验室进行分析,并利用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出不同盐渍化程度耕地质量与产能提升技术集成及综合技术,实践团中的农业技术人员到生产第一线,进行技术交流,普及宣传增产显著的黄河三角洲不同盐渍化程度耕地质量与产能提升技术集成及综合技术,加强农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素质,促进盐碱地开发利用,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在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中心,“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提质增效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服务团成员们参观了智能农机平台展厅,了解到旋耕机器人、巡检机器人、国内首台无人驾驶电动拖拉机等基于自主研发技术的智能设施农业装备。从人工到机械化,再到如今的智能化,从外国引进到自主创新,队员们见识了我国农机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开拓了视野。在农业益虫资源综合利用研发楼,团队成员认真听取讲解员对体格异于常“蜂”的新疆地熊蜂的讲解。这里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令实践团成员赞叹不已,队员们纷纷表示要学好专业知识,知行合一,争做自主创新的排头兵。实践团队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切身实践了解农业生产中真切存在的问题,开展技术培训,向农民介绍当地改良的种植模式技术和种植方法,帮助农民更好地选择良种、改善培育方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成员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利用线上和线下的双重方式,向农民传达种植技术和知识,将定期对农民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考察和示范种植活动,向农民讲解种植技术,传授科学种田技术,引导农民培养良好的种植习惯和掌握种植技术。
在实践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互相交流,谈问题、谈见解、写体会,纷纷表示学好专业知识至关重要,要以恢复黄河生态环境以及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己任,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考察中,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堂与实践相印证,理论联系实际,在服务山东省盐碱地综合治理和助力乡村振兴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