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文化活动

海洋学院8名优秀交换生中国海大学成归来

时间:2017-05-08 来源:海洋学院

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自2012年成立以来发展迅速,考研率节节攀升,2014年更是与中国海洋大学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学院每年选拔一批优秀的学生于大三一年在海大进行交流学习。

协议推出后,同学们纷纷报名参加,经过层层选拔,第一批共选出8名优秀学生赴中国海洋大学进行学习交流,如今他们已学成归来,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考取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等知名高校硕士研究生。闫译允、杜彤彤、林雅平便是其中一员,当谈到在海洋大学的交流生活,她们感慨颇多,海洋大学浓厚的学习氛围深深影响了她们的考研与生活。

跳出生活圈子,向更高层次看齐

“大三一学年,很幸运能够通过面试代表海洋学院去中国海洋大学做交流生”对于可以赴海大交流,闫译允感到无比的幸运和荣幸,但她倾心于海大的原因不只是“985、211”这几个简单的数字,更重要的是,海大丰厚独特的文化底蕴蕴藏着的无限的能量。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以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自己的特殊使命的高校,对于有意愿潜心于海洋科研研究的学生来说,这是一所学术的殿堂。

采访中,林雅平不禁感叹道,海大学生在学习上的刻苦努力是令自己着实敬佩的地方,“三年的大学学习生活,包括我自己,我曾未见过我身边的同学有背书背到凌晨三点,凌晨四点起床做化学题的,而这就是海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切莫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过的太安逸,这是林雅平在采访中一直强调的,而这在她考研路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提及海大交流生活对自己思维的影响时,杜彤彤诚言道,“海大同学的想法,思维的活跃使我受到很大启发,我跨专业考研的勇气也来源于此”,“他们每一个人都很独立,很有思想”。作为交流生来到海大,杜彤彤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方面的学术知识,获得更多的是思维的活跃,敢想敢做的心态。

潜移默化,梦想起航

“在海大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氛围的带动下,你不由自主的会多读上几本书”,闫译允选择用读书充实自己大三的时光。“千万不要低估读书的力量,它真的会提升你的气质,会让你在岁月流逝中变得越来越温和。”闫译允如是说。读书,一种提升文学、学术素养最佳的方式,使她在求学的路上越走越远。闫译允表示,大三学年的交流生活结束了之后,内心并没有什么遗憾,而且如愿考上了中国海洋大学的研究生,也学会了独立自主,独立思考问题,最主要的是收获了内心的宁静,不再像以前那样浮躁,有了这份宁静,就可以脚踏实地的去追随梦想。

“明确目标,找准定位,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在海大的交流生活中,杜彤彤深深被海大学生活跃的思维所影响,在考研方向选择中,她跨专业考研,毅然选择了地理学科,地理是一门充满神奇色彩的学科,可以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看到世界山河湖川的分布,在课外书中了解到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地理风貌。在闲暇时光中,她会去图书馆翻阅各种地理书籍,买地理杂志……地理已然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

良师益友,生动课堂,理论知识,实践相合

而回忆起海大的老师,林雅平动容地说,虽然任课的老师都是在自己的领域有一技之长、佼佼领先的专家学者,但他们都很淳朴,很平易近人,很喜欢学生和自己进行学术上的交流,并且无论是生活方面还是学术方面,都给予了自己莫大的帮助。

海大的考试对初来乍到的闫译允而言同样是个不小的挑战。从采访中她提到,海洋大学每门课程的考试时间安排的很紧凑,基本一天两门甚至三门,这就基本上排除了考前突击的学习方法;再者,海大考试形式完全按照考研的要求来制定,考前划分考场安排座次,试卷有多种类型随机发卷,试卷题型分值也同考研试卷如出一辙,这样的考试方法对于闫译允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认真对待、多次经历这样的考试后,感觉自身素质和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为考研成功埋下伏笔。

在杜彤彤看来,在青农时要做的是培养一种进步的思想,只有自己发自内心想要做的时候,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能否充分利用有价值的资源完全是看自己的意愿,青春正当时,就应当行内心所想,育进步思想,这是杜彤彤内心的真实写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奋斗永不止步,追梦的脚步,她们永未停止…… “收获宁静,追随梦想”,追梦路上,她们不断向前,“行内心所想,育进步思想”,她们的青春奋斗之路从未止步。

作者:林鑫、吴亚新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