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文化活动

在BIM大赛获奖背后的故事

时间:2016-06-13 来源:建筑工程学院

几乎每一个进入大学校园的同学都有一个恢宏的计划。想要充实自己、锻炼综合能力、提高专业能力,但大部分的梦都被日复一日的清闲消磨殆尽。然而建工学院的五名同学却始终坚持着自己最初的梦。他们分别是2013级的王存哲、刘仟、亓铭松、王暨璇、王飞跃 。就在今年的六月份,他们组建了“筑青春”本科团队,代表青岛农业大学,参加了第七届全国中、高等院校学生“斯维尔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技能大赛决赛。最终,在本科组244支参赛队伍中位列第48名,获得全能二等奖,并且历史性的在所有单项中都有所斩获。

默契配合的五个人

团队合作最重要的就是队友间的默契配合。虽然来自不同的专业,但参赛的五名队员从大一开始便是好朋友,因此在合作上更加顺利。因为去年比赛时间与考试时间相冲突,队员们只能忍痛放弃。当能够再一次为比赛准备时,队员们全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了最大的努力。队员们在学生会和班级中都担任了一定的职位,但是从来没有出现过因为太忙而拒绝参与准备工作的情况。作为队长的王存哲在谈到这段长达七个月的赛前准备时间时说:“在准备过程中,从来没有出现过时间无法协调的情况,这是最令我欣慰的地方。”当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充满正能量地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的时候,他们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全能二等奖就是对他们能力的最大肯定。

大赛前两个月,他们一边准备期中考试和各种课程设计,一边准备比赛,可以说充实而忙碌,痛并快乐着。王存哲说:“而这一段时间最让我感动的不是队友们的努力,而是队友的不抱怨和坚持。”大家每天晚上都在工程楼321办公室学习。五一期间,他们谁都没有回家,仍然坚持在一线。临近比赛,更是拼了命,“我感觉又了回到高考前一个星期,就这样直到准备出发的前一天晚上。而作为队长,我发现还有好多事没做,易拉宝,院旗,队服等等,瞬间感觉时间不够用,准备不够充分。说实话,我是从这时候开始紧张的,但是我努力克制,同时告诉我的队友,别有压力就当去济南旅游了。”王存哲边说边微微笑了一下。

 

挑战让成功更珍贵

很多事情不是只有一腔热血就能做到的。虽然队员们个个信心满满,但是一个又一个问题还是接踵而来。太多的专业知识需要去补充,但是却又不知如何下手。他们只能查阅资料、观看视频,尽可能地去充实自己。赛前的挑战不仅是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更多的还是来自于赛制的突然变化。往届决赛都是以基础知识题为主,软件操作题为辅助,而今年突然改成了软件操作题为主,基础知识题为辅,这就要求着队员们迅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不仅如此,原来的七个单项整合成四个,软件的考察内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了解赛制后,作为队长的王存哲立刻召集队员并联系他们的指导老师,大家一致认为既然赛制已经改了,就应该立刻调整心态,积极应对。没有经验那就给后来人创造经验。

虽然大家信心满满,但在准备比赛的初期还是遇到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队员们对软件操作找不到方向,基础知识重点复习内容产生分歧,准备比赛的时间分配不合理,还要面临着各种考试。队员们向之前参赛的学长学姐取经,在BIM大赛交流群里交流,在网上和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三管齐下,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特别是在BIM大赛交流群里,各个高校高手云集,互通有无。“我们的问题,群里的大神常常耐心的帮忙解决,同时我们也耐心帮助别人,因为别人不会的地方可能也是我们没有想到的地方,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地方,把别人教会也是一种能力的锻炼”,队长王存哲坦然讲述与大赛竞争对手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

6月3日中午出发之前,队员们准备好了所有的东西,带着老师同学们的期望,以最饱满的状态前去比赛。没有风风光光的出征仪式,他们静悄悄的踏上了征途,王存哲自豪的说:“我们没有大肆宣扬,只是发了一张在火车站候车的合影,没人知道我们要去干什么,有些同学甚至以为我们要去玩,我也希望我们能有这样的心态。这就是青农人的风格,也是建工人一直以来的态度,我们不需要噱头,只要结果”。

 

 

火车上,队员们第一时间就把资料拿出来看。赶到济南后,报道、缴费、入驻一系列忙碌流程之后,他们终于按时参加了比赛的模拟练习。比赛场地是一座像我校文体馆那么大的场馆,场馆里密密麻麻全是一台一台的电脑,踏入比赛场地的那一刻,队员们就感受到了巨大的视觉冲击,一瞬间在心头涌现出巨大的压力和无比的兴奋。“模拟后吃完晚饭已经是深夜,我们回到酒店发现车老师和王老师正在酒店大厅里等我们,两位老师怕我们紧张立马给我们做了心理疏导并对明天的比赛做了最后的交代,让我们不要有压力,早点休息。我们却并没有着急休息,因为这时候根本感觉不到累,仍在各自的房间着忙碌着。过了一会儿车老师过来安慰我们:‘咱们准备了七个月,不差这几个小时了,快睡吧’可是我们总是感觉少了、少了,总想把它补回来。那晚,车老师陪着我们,一直到凌晨3点多。”平时嘻嘻哈哈的王存哲讲这段话的时候神情却很沉静,点点感动的闪光在他眼里涌动。

“比赛当天,我醒来的时候是五点半,但是我发现跟我同住一间的队员刘仟已经在看资料了,作为队长的我感到鼻子酸酸的,同时也有点惭愧。迅速洗漱完我们便去吃早饭,虽然熬过夜,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感觉精力充沛。比赛之前老师们没有给我们太大的压力,就说了一句话,让我们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大家都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大型比赛,难免有些紧张,加上比赛是现场出分,队员们就更加紧张了。一出错就会越来越没有信心,容易越来越不敢答题。为了避免士气低落,队员们在比赛中不断地相互鼓劲,每个项目结束之后都会进行交流,并互相击掌鼓励。

比赛中出现了许多突发情况,电脑出错、软件打不开,一次次考验着队员们的心理素质。王存哲说:“我能清楚地看到队友额头上的汗珠。可是我们走过来了,这些‘不测风云’也使得这次经历更加难忘。在第二场比赛绿色建筑分析专项中,我看着队员答题吃紧,我心跳的砰砰的,但是作为队长的我不能表现出来啊,我努力克制了自己的紧张情绪,并安慰队友不要紧张,告诉他们我们不会的别人也不一定会,把我们的能力发挥到最大就好了,尽力便不会后悔。”

“第三场比赛是我们的优势,主要负责第四场比赛的亓铭松原定提前一个小时出来准备下一场比赛,车老师自己在外边看包,结果场内的我们遇到了点困难,没能按照原计划提前出来。这样就苦了我们的车老师,他自己在那等,一会看看时间一会透过窗户看看我们,怕我们遇到困难乱了阵脚。最后我们只提前了十分钟出来,车老师也不忘开玩笑,说守着厕所不敢去,解决不了人生第一大急事,一下子把紧张的我们都逗乐了。”想到车老师玩笑的王存哲禁不住又笑了起来。

当所有的比赛项目全都结束时,他们并没有着急去看比赛排名,而是坐下深呼一口气,喝一口水平复心情,所有的努力到此刻终将结束。查看排名的时候,队员们从第一名仔细地往下找,在数到48的时候,突然看到了青岛农业大学,他们如释重负,击掌、欢呼!多想画面就定格在此刻。回到酒店后车老师告诉他们,今年是青岛农业大学第一次在这个大赛中参加的所有比赛项目全部获奖,他们也创造了历史。

 

 

陪伴是最温暖的支持

团队的成功不仅取决于队员们的全心付出,更多的还是需要辅导老师的指导与陪伴。车广杰老师和王翠琴老师从比赛准备一直到比赛结束始终陪伴着他们。每当他们的进展处于停滞阶段时,车老师总是会及与他们进行技术交流,有时候半个小时的聊天便能够让他们感到又有所收获,再次信心满满。王老师则扮演了一个“降压器”的角色。每当他们觉得沉重的压力让他们无法忍受的时候,王老师总会与他们聊起她当年带队比赛的经历,她幽默的开导紧张的队员:“不要怕,别的咱们不知道,拼颜值咱们肯定赢了。”在老师的劝导下,队员们的压力减轻了很多。

正是这样的一种聊天与交流,让他们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时期。比赛当天,济南的天气特别炎热。比赛前两场,王翠琴老师因为不放心队员们,即使发着高烧也要和车广杰老师顶着太阳在赛场外等待着队员们。王存哲心疼的说:“王老师顶着济南大大的太阳陪我们去比赛,我们在赛场里吹着空调喝着矿泉水,她却在场外顶着太阳吃着药,劝她也不走。”也许正是这种温暖让队员们没有后顾之忧,更有动力安心去努力吧。

 

 

收获的不止是名次

回想这次的参赛经历,队员们都觉得收获很多、感想也很多。队员王飞跃说道:“首先感谢老师的辛苦付出,赛前始终陪伴着我们,比赛的时候为我们准备好了一切,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地进入赛场。同时,我也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感谢每位队友的付出。当得知成绩的那一刻,我感到如释重负。全能二等奖的成绩算是对于过去七个月的努力的回报吧。”

 

 

不管前期准备还是比赛过程中,每一个成员都付出了全力。当被问到哪里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时候,队员刘仟说:“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比赛前模拟当晚,由于模拟题比较难,严重打击了我们的信心,所以当天晚上我们队员不约而同的熬夜进行查漏补缺。第二天看见大家顶着黑眼圈,却表现地分外有精神,内心真的深深被触动了,那一刻,我感觉我们是一个伟大的集体,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最棒的。”

 

 

优秀的人之所以优秀,不仅是因为他们敢于设定目标,更是因为他们能够有坚持下去的勇气。长达七个月的努力没有白费,“筑青春”团队的每一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个朴素的道理。在这过程里,他们飞快的成长着,获得了很多同龄人没有的专业软件应用实战经验,团队成员、老师之间建立的深厚感情更是让人动容。“越努力越幸运”,期待他们在今后的专业之路上再次有所斩获,实现更高的目标。

 

 

 

 

 

 

作者:文/孙怡 邓玉 图/王存哲 亓铭松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